【第2章 宇文】

桑、新罗两州的“红色讨伐令”,孙筑原本以为要失去的权力又重新回来。帝国军队从这两州“征集”来的赋税都要经过他的手归入国库。

说是征集,实际上就是抢掠。“红色讨伐令”归根结底就是实行三光政策,凡是前线士兵认为是叛逆者皆可杀,其财物半数归个人所有,半数上缴国库。

本来,薛礼负责新罗州的助剿税征收,而孙筑负责扶桑州。但因为薛礼与凉公家族有关,凉公自尽之后,为了避嫌他辞去了这个职务,于是新罗州与扶桑州的助剿税征集权就全部归到了孙筑一个人手里。这使得孙筑的权力大大增加。

薛礼知道,自从两宫太后秉政之后,由于西宫太后掌握了京畿武力的强势已经导致权力天平倾斜,所以以宇文护为首的文官集团开始向东宫靠拢,但这仅仅局限于政务院和枢密院而已,检察院却是一贯秉持不偏不倚态度的。

当然,检察院也算文官集团的一部分,它要独善其身的想法虽美,可执行起来却颇有些困难。可因为检察院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冀公张功远卧病在家,蓝阗这个实际掌权者似乎得到了他的面授机宜,一切麻烦都推到冀公那里,而自己依旧做着不偏不倚的检察院检察长。

至于这次派人进驻孙筑掌握的户部,完全是合理的监察。薛礼早就知道这件事。事实上,当朝政慢慢平稳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有官员上折希望严肃调查此次致使两州造反的原因。当时检察院就已经派了稽查处参议数人进入户部彻查此事。

今天孙筑这么气势汹汹的跑来责问宇文护,很明显是检察院的人查到了些什么才对。孙筑一向把新罗和扶桑两州的赋税权力当作自己的禁脔,不允许他人染指分毫。就连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叶知秋都被他排斥在外。

当然,他这么做肯定是得到了宇文护的首肯与默许的。否则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至于宇文护要维护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国库军费紧张。

虽然薛礼和孙筑之前给帝国搜刮了不少钱,前后两年也有数十亿之巨,但问题是这些钱要应付连年的巨额经费,又要维持各地灾情变迁,还有贵族和官员的俸禄,包括汉平帝驾崩时的国丧花销---这一系列下来,国库又变成入不敷出了。所以急需孙筑再对两州极尽所能的搜刮。

可以说,检察院这次派驻人员的事,已经算是蓝阗变相的朝宇文护施压---宇文护属意的次辅继任人选是吏部尚书,献公之孙荀离。但内阁次辅之位,觊觎者又何止万人?薛礼自己也很想坐上这个位子。

内阁三辅臣中,宇文护属意荀离,冀公推荐蓝阗,而他薛礼却因为凉公之事,变得毫无可能。这让他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