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诏】

诏,依据秦始皇帝统一全国时颁布的文告解释,这是天子对臣下的命令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和口诏等。

自汉圣祖登基之后,从新规划细分了这种命令文体,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管控。

圣祖改制中,最重要,也是保证皇权最严格的一条便是,外镇领兵将领,未奉命不得入京畿。否则,“天下共击之”!

这条铁律五百年来从未有人敢违背。当然,这跟大汉五百年江山都固若金汤有关。不过正如高祖刘邦曾立下“非刘姓不得封王,违者天下共击之”的铁律也被曹*破了一样,这条铁律也不是无法撼动。

世代忠良的勇毅吴公突然带着他的蛟龙卫军沿黄河直抵帝都雒阳!他未奉诏就带兵抵达了雒阳东城的东河卫城,他想干嘛?

……………………分割线……………………

刚入立秋,正是草长鹰飞之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雒阳此刻沐浴在一片金黄的光晕之中---雒阳城东靠近黄河的地方,大片大片成熟的麦子泛着金黄的麦浪,滚滚向东。黄河上泛着来往的商船、淄舟,连太阳都带着一层金黄的韵味。

单看这份景象,谁也不能想象,整个大汉帝国的东部已经旱了四个年头。当然,这种旱不似立国千年大典前那么严重,偶尔还是能下点雨,但雨水量是明显不足的。东部十六个州郡绝大部分都减产,吃食只能从西南或者中部州郡调来赈济。更甚者,只能靠着对新州的无休止剥削和掠夺,以此满足老州百姓的生存需要。

黄河这条炎黄子孙的母亲河,灌溉的也只有关中、汉中、中原等寥寥数个州郡罢了。大汉帝国的疆域何其广阔,一条黄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帝国对水源的需求了。

与干旱的东部相比,京畿一带水资源还不算匮乏,只是与往年比起来,运河水位也降低了许多。最起码,帝都南北两道水门前已经无法停靠帝国最庞大的甲级战舰,就连东河卫城,也只有一个港口能够停靠。

东河卫城,就建在运河与黄河的交接点上,西接函谷、东望孟津,是扼守帝都水道的战略要地。不过因为水位关系,原来停驻在这里的两艘甲级战舰已经全部开往孟津,停靠在东河卫城的只有一艘乙级战舰和四艘丙级战船。

蛟龙卫分为两部分,一为帝国水师,负责内河防务,诸如黄河、长江、鄱阳湖等,一为帝国海军,主要负责远洋作战。这种划分来自于圣祖。帝国水师的战舰最高只能到乙级,只有海军才能配备甲级战舰。

而东河卫城作为翼护帝都雒阳的首要门户,不但有帝国水师,还有帝国海军,所以才有甲级战舰轮流驻守。

可惜,因为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