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袭】

车莎城告破,宣布着通往匈奴大本营的通道已经打开,从车莎城往西,穿过山西走廊就能直达夜西草场,快马往来不过三日光景。

当然,在这绝地高原之处,是没人敢纵马驰骋的。事实上这一带就是邹燃所在那个时代修建青藏铁路的通道之一,这里冻土密布,山高崎岖,除了臧牦牛很少有生物敢在这里行走,甚至连臧牦牛也不敢疾驰,只能一步步往前挪。

这么险恶的地段,汉军大队想从这里走到夜西草场需要超过十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时间上慢了点,不过正因为这险恶的地形,匈奴人也决不可能在这里设伏---埋伏一千人可能要自损八百,这样的伏击有什么用?

陡峭的山路,苦寒艰辛的气候就是这里最强大的防御屏障。

当然,前提是车莎城不能陷落。在这个前提下,这里才能成为天险,一旦陷落,这就是通向匈奴人灭亡之路的捷径。

屯驻了重兵,认为汉军绝无可能攻破的车莎城在前后夹击下,不过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攻陷了。然后汉军开始向夜西草场挺近。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夜西草场的匈奴王帐里。现在,王帐中吵吵嚷嚷,就是各部族的头人在讨论该如何面对。

当然,匈奴人虽然表面上很急迫想要讨论出个结果,但从实际来看,他们还是很淡定的。毕竟从车莎城走一小队汉军过来是可能的,但大军要来到这里却还需要很长时间,他们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筹划该如何行止。

匈奴各部族头人的建议有两个,一个是死守夜西草场,另一个则是举族迁往吐蕃州南部。那里拥有大量的草场,足够匈奴人放牧,虽然气候高了点,很多人并不适应,但只要习惯了,那里未尝不是匈奴人的又一块乐土。更主要的,匈奴王子多图已经赶往那里,吐蕃州前牧守黄真已经被其子黄巢软禁,黄巢事实上掌握了吐蕃州的军政大权。

但是这个建议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离开的夜西草场前往吐蕃州后,匈奴人就切切实实的成了客军,虽然游牧的匈奴时常迁移,有草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但吐蕃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气候、水文、地理都不熟悉,迁移过去的开始几年肯定无法生聚,人口怕是还会锐减。这次从汉帝国的北海州迁到夜西草场,经过五年的生聚才有所好转的情况将又一次要下降,这是各部头人无法坦然接受的。

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匈奴底层的民众依旧没有什么波澜,该放牧的放牧,该调羊羹的也不耽误,羊奶棚里的奶香四溢,生活依旧单调而又充实。

若说唯一的影响便是,在散落整个夜西草场的匈奴游牧帐篷里,年轻男子的身影很少见到,大多是健壮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