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汉帝国

【第23章 剑锋】

邹燃记得在现代的时候看新版《三国》,特别记得司马懿将脚踩在曹真身上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亮剑只有一次,但我磨剑可磨了十年啊!”

这句话若是用另一句话解释,也可以说成“厚积薄发”!如今汉军对匈奴白甲兵差不多就是这个状况。

禁卫军在刚才的攻击中,始终在绕着城墙跑,没有正式的攻城,甚至连城墙一百步以内都没有踏进去过。这就给了白甲兵一个错觉,认为汉军的下一次攻击还是这样。等这样的下一次多了的时候,白甲兵也就麻痹了。直到这时,才是邹燃亮出致命一剑的时刻!

曾伟果然是一个天生的军人。他对敌人的防御能力简直有超人的敏锐度。他带着第九曲先是绕着固县城墙绕了一圈,发现南门和西门的流寇不论是箭支密度还是准确度都远远比北门和东门的白甲兵要弱很多。第九曲士卒甚至贴近城墙边足有八十步,城头的流寇都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杀伤。

然后曾伟将第九曲十个伙分成两队,分别朝各段城墙之间进行试探性攻击。每次攻击都以一人受伤为止步标准。由于已经有了之前禁卫军的试探,使得南门和东门的流寇以为这也只是汉军的试探性进攻。所以并没有去通报北门和西门的白甲兵。

当然,这也与流寇压根不想给匈奴人卖命有一定关系。

很快,曾伟就发现了南门城墙的弱点,南门城墙的中段有大概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根本没有箭矢出现过。这在守城战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于是曾伟亲自带人,硬是冲到了城墙底下,终于发现了这段城墙的秘密。

“黄土浇筑?”邹燃听见这个消息时不可思议地看着身上还有一根箭矢没拔去的曾伟道。

那些流寇使用的不是白甲兵那种四石力弓,而大多是三石强弓,这种弓箭的射程只有七十步,五十步才能有杀伤力。而且他们大都射的绵软无力,有些箭到了四十步就落地了。从这点判断,南门的流寇根本没有足够的体力拉开三石强弓。

第九曲几乎没有阵亡,只有人被倒霉的流矢射中大腿。曾伟就是其中一个倒霉鬼。他小心地从大腿上拔出箭矢,幸好圆光铠的内甲挡住了箭头,所以受伤并不严重。

“是的,那段城墙是用黄土浇筑。而且是没有用糯米、粘土的那种。垒的也不是很结实。几乎就是一个黄土堆,一冲就垮!”曾伟漫不经心地道。

一般的城墙建设来说,都是深挖地基,然后用砖石混合糯米、粘土之类的浇筑,还要用人力一层一层垒结实,不断拿捣捶击打。有些地方还要派战马上去反复奔跑。最后再包上砖墙。比如高城要塞的城墙,那更是工程繁复,除了用到砖石,还需要作坊里练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7

《千年汉帝国》

¥0.00

暂无内容
重新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