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最先进的电脑设备。林星牧留意了一下屏幕,发现这几天的监测点大致成为一道弧线,绵延上百公里了。按照计划,所有的监测点最后大致会成为一个圈,然后就可以根据干扰能量的强度变化——在地面上也是有强度变化的——就可以推算出源头的方向了。而如果运气很好的话(林星牧又一次懊悔没有八小丫头弄过来),这个圈直接就把发出干扰能量的源头圈在里面了。这样的话就可以省很多时间了。
只不过看起来他们的运气不算太好,虽然这一次的圈圈已经可以测出干扰能量源头的大致方向——仅仅是方向而已,不是方位。这就意味着需要再划一次圈圈。林星牧有点想不懂,为什么没有人想到空投一个个轻便简易的监测器,随机地不在这片大陆上,不就可以很快地测出源头了。结果胖头鱼在询问过阿尔法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以前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人这么做过,只不过仪器在冰天雪地之中,还有干扰能量的冲击之下,折损率很高,而且经常失灵而导致出现错误的数据;所以人工*作的效果会比自动*作好——就像现在“金刚”上的一群人所做的那样。林星牧觉得阿尔法肯定是借自己的这次行动帮他们探测而已。
第二个圈圈画了整整一个星期。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这一次“金刚”在南极洲大陆上画的圈圈比第一次的大了两倍多。虽然日子过得同样无聊而枯燥,但是圈圈大了,相应的把干扰能量源圈在里面的机会就更大。南极洲虽然有一些各国建立的科考站,但是以他们的水平,还是没有什么可能发现“金刚”的行踪的。
唯一值得记录一下的事情,就是某天他们遇上了一群企鹅。好大的一群。林星牧觉得很奇怪,照理说企鹅出现的地方应该是海边的冰川,因为那里好找食物;这里可是南极洲的内陆地区,为什么会有大批的企鹅呢?
黑压压的,很是壮观;在这雪白无垠的大地上,就更加醒目了。都说企鹅是穿着西服的动物,彬彬有礼的;一群人在近距离观察了之后,都觉得全然不是这么回事。而QQ上面的那个企鹅比起这现实中的真实物种,简直不知道可爱了几千倍。
“金刚”虽然可以瞒过各国设立在南极的科考站,但是却瞒不过这些本土的生命。对于企鹅们来说,“金刚”上的很多伪装和隐蔽是没有作用的。动物虽然比人类低等,但是它们的某些直觉一样的能力,却可以感觉到人类的机器的存在。而且因为距离很近,“金刚”对于企鹅们来说就像是一座小小的冰山一样——冰山要是移动了,企鹅们怎么会感应不到呢?就好比某一天一栋摩天大楼走动起来了,估计大家也不会视而不见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