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唐高祖皇帝李渊登基称帝,改年号武德,此时已经登基两年,正是武德三年之春。天下正是用人之际,一天早朝,唐高祖登上宝座,文武百官朝拜完毕。
那以直言善谏著称的大唐名臣魏征上前奏道:“陛下,今天下初定,八方不宁,应该依照古时的规矩,科举考试,招贤纳士,广取人才,授以官职,分治天下。”
唐高祖认真一考虑,也对天下不稳,什么最重要,自然是人才,于是开口说道:“爱卿所奏极是,朕准奏。”
于是张榜天下,广纳贤才,各州各县,不限军民,不按出身,只要是拥有真才实学,即可参加考试,只要是三场筛选,全部通过之人,就可以到长安参加殿试,由陛下钦点状元。
此时海曲城中有一书生,姓陈,名光蕊,乃是整个海曲城中有名的才子,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回家对着他老娘张氏说道:“娘,这朝廷颁下皇榜,说是要广纳贤才,只要有能力的就可去应试。孩儿也想去试一试,如果能够得到个一官半职,不但可以离开这个偏远落后的小城,还能封妻荫子,光耀门楣,这才是有志男儿该做的事情,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陈光蕊他老娘一看儿子这么积极向上,怎么不高兴,连忙答应说:“我儿自幼好学,本该如此。只是泱泱大国,能人无数,我儿切不可张狂,要懂得韬光养晦之道。”
“儿子记住了,自当谨遵母亲教诲。”说完告别母亲,离开家门前去报名参考。这陈光蕊称得上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开始的三次考试自然是难不倒他,一路披荆斩棘杀入了决赛,取得了远赴长安参加殿试的资格。
于是陈光蕊辞别了母亲,带着书童前去长安赶考去了,母亲张氏自然是千叮咛万嘱咐,路上一定要小心,放好盘缠,取得了功名,赶紧回来之类的。陈光蕊自然是满口答应,随后就开开心心的走了想,希望此行能取得一官半职的,也不枉他千里奔波,来回走一趟。
陈光蕊到达长安之后,找了个客栈,休息了两天,就到了唐高祖举行殿试的日子。要说这陈光蕊虽然是个没见过多大世面的穷书生,但却有他的不凡之处。殿试那天,他到了大殿之上,轮到皇上提问他的时候,他原本紧张的心情居然平静下来,所有问题都是对答如流。
皇帝李渊深感满意,接下来的环节是在这大殿之上当初做一篇文章,这两项的综合成绩最好,谁自然就是皇帝钦点的状元。在这个环节中,陈光蕊表现的也是相当不俗,不但最先完成了文章,皇帝看后也是满面笑容,不住的点头。
最后经过唐高祖和众位大臣的举手表决,一致通过陈光蕊为新科状元,小陈同学也是开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