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论君臣

御书房内,宋徽宗赵佶正在案头铺纸挥墨,旁边止有一名中年太监侍立。

“童公,要你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帅陪朕在这里作画,可是为难你了。”赵佶作这副画已经近两个时辰,其间一直不言不语,全神贯注。他提起狼毫,望着完成的《四禽图》,长舒了一口气。

那中年太监童贯身材魁伟,肤色较黑,颌下居然还留着稀稀落落的几丝胡须,若非穿着太监的服侍,却是像极了军中的战将。童贯笑道,“臣少时多习武而少读书,自从侍奉皇上之后,臣自觉得学问大有进境,皇上肯让臣在一旁伺候笔墨,臣是求之不得。”

“好你个童贯,也像那些大臣那样学会拍马屁了。”赵佶此时年近四十,只是他本身面若冠玉,皮肤又白净,看上去仍然像二十出头一般。

“臣是实话实说,”童贯捧起那《四禽图》细细观看一番,口中啧啧赞叹,“皇上不但善于治国,书画上面的造诣,更是承前继后,继往开来。秦皇汉武,武功虽盛,文采不行。便是如唐太宗和太祖皇帝,臣也以为,远远及不上皇上的文韬武略,臣得以追随一代名君,生之幸也,何其幸也。”

“朕如何敢与太祖皇帝并列,”赵佶一脸微笑,“童卿言过太甚了。”

童贯正色道,“古人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太祖皇帝固然功盖寰宇,臣却以为以皇上现在的功绩,已然与能太祖皇帝并烈,这次如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文世武功,更是远胜历代贤君了。”

赵佶点点头,“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历代先皇心中恨事,这次若是能不费一兵一戈成此大功,也全系祖宗护佑,并非朕一人之功。”

童贯躬身叹道,“陛下居功而不骄,实在令臣汗颜。”

赵佶微微一笑,正要说话。忽然听外面太监通报道,“万岁,蔡相请见。”

“快传。”

蔡京迈着大步走进御书房,正在跪下口呼万岁,赵佶挥挥手道,“蔡相岁长,不必如此了,旁边坐吧。”

“谢万岁。”蔡京在左首边坐下,赵佶挥挥手,示意童贯也坐下。

蔡京虽然已经年过六十,却是外表儒雅,浑身俱是书卷之气,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的当朝宰相。赵佶等童贯入座后问,“英烈公谋反之事,大理寺可有了裁决?”

“臣正为此事而来。”蔡京欠首道,“臣认为此事可暂缓。”

“为何?”赵佶皱眉道。

“止因英烈公有一女,名唤华颖,本在静水门中修道。昨日英烈公束手就擒之时,其女为救其父,唤出神龙附体,击伤了通玄真人,此事在场的军士俱有所见,目前在京中已经传的沸沸扬扬。”

“那又如何?”赵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