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众大臣听邑考之言,暗思多时,觉得所言非虚,皆为其求情。
众说:“邑考之言是也。猿猴乃山中之物,终是野性。况无刃岂能行刺?”
纣王不悦,但群臣之意难违,况纣王对邑考怀有好感,心平气和之下怒气渐散,但因脸上之伤疼痛难耐,于是令手下将邑考关押收监,择他日另行处置。
而此时此刻,西岐王宫,一个人对天默默无语,忽的,只见他狠狠的喃喃说道:“你若不去,吾何以上位?”
……
朝歌,纣王的案桌上已经摆满了一叠叠高高厚厚的奏折,打开一看,里面无非都是那些请求释放伯邑考以及放返姬昌回乡之类的东西。
纣王此时此刻早被这些千篇一律的奏折给烦的要命,忽的手下来报,说朝歌城内上下已传遍了那伯邑考愿代父赎罪,却因一只野性未退的猿猴袭击纣王缘故获罪入牢,等待择日处斩。此消息可谓是传的市井皆知,搞得人声沸扬,不少人即被伯邑考的仁孝之心所感动,又为伯邑考之悲惨不幸所叹息,如今大家可都在静静地看着纣王该如何处置。
纣王也被这满朝上下,平民百姓的压力弄得摇摆不定。几天功夫下来,他早把当初那宴席上所受之伤给忘记了,而且现在冷静的回想分析起来,纣王也排除掉伯邑考有那行凶的可能性,毕竟事情蹊跷可疑,复杂重重,或许皆是因为巧合所致。
对于伯邑考此人,纣王既惜其才智,更爱其浑然朴拙的品质,释放伯邑考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放了他之后,姬昌怎么办,要知道他可是伯邑考此次朝歌之行的目的,说到底姬昌才是整件事情的关键人物啊。
纣王于寝宫内徘徊不定,细细的咀嚼其中脉络关系。
姬昌的父亲当初叛乱被祖父文丁斩杀,文丁念其一脉在西岐根深蒂固,而一家老弱无依,仅凭一妇人太姜支撑不足为虑,故大度放回,且未削其爵位。
本以为西伯侯一脉从此便要落寞下去,却未曾想到姬昌横空出世,数十年来兢兢业业,被人以仁义贤明,爱民如子所称颂,更有人将“圣人”一词冠到他的头上,可谓是名声一时无两!一直以来,纣王的父亲帝乙生前就不断的试探姬昌的心意,害怕姬昌心中因当年变故存有反意,无奈的是姬昌幼时历经磨难,性格隐忍坚毅,又曾获得异人传授伏羲八卦,明祸福,知阴阳,因此历次试探皆无功而返,只能怀着担忧眼睁睁的看着这西岐一地慢慢发展起来。直至纣王继位,姬昌便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当初好不容易借微子启谋反一事栽赃给姬昌,将其囚居起来,如今若是释放,祸福难料啊!
纣王边走边思考,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后宫皇后姜氏所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