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之也。乐统同,礼辨异。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古人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代表,并不是人们任意指定的,而是因其内涵和外延非常广泛,还因它的形式建立在和谐与秩序上,符合人们最广泛最基本的美感。
无论是宫、商、角、徵、羽五音,还是黄钟、大吕等十二律,都表现为数的等差变化而构成的和谐与秩序感,即“律”代表着规范、法则、逻辑,它上可与天候协调,下可与人事相近。
九五之尊也好,五岳四读也罢,一道、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以及它的和、差、倍、商反映在建筑的组合与分割上,其中都存在着若干奇妙的组合,有趣的规则,也渗透在人们的生活领域。
方天就曾看过爷爷方德的一本有关古代祠堂建筑的手札,细观晋祠建筑的艺术形象,不仅只是单体的造型欣赏,而更在于群体序列的推移;不但只是局部的雕琢精巧,而更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除了突兀惊异,还在于整体的神韵气度;观察者处于其中与其说是在“看”,不如说是在“游”。
正是由于顺理成章的理性精神,而处处有着等级与数学模式。《考工记》规定:“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营造法式》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分八等,度屋之大,度屋之大小而用之匠师们运用这些规范,创造出了各种情调迥异的艺术形象。这种理性精神渗透到了建筑的空间比例、组合方式、结构功能和装饰手法之中。
聪明的古人并没有停留在理性规范内,而是充分调动其艺术创造力,赋予其以蓬勃的生命活力。
“真是气派!”走在这里,一阵轻飘飘的感觉,让方天十分舒适。喉头中喉结涌动,荡漾的心神如悬在半空中一般,“想必这一定是一座有着神秘过去的建筑群了。”
方天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苏家村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这座被历史掩盖了的古老的大庄院,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和辉煌神秘的岁月印记。
方宇愣了一下,回头低声对方天道:“传说苏家村曾有一位达官贵人在此隐居过。这座古老的苏家大院就是他修建的。解放后,这里没有多大变化,老屋子抵住了岁月的侵蚀,并没有荒废和坍圮。或许外公他们都是那个人的后人。只是再也不似以往那般灿烂光辉了。”
方天点了点头。岁月的无情,任你再怎么浩大的伟绩功勋依旧难逃淹没在时间洪流的长河里。也许苏家庄院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过去,可是大浪淘沙,涤荡风尘过去,那层次不齐的瓦砾椽柱终究是要被漫长的时间碾碎的。
也许是明年,也许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