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上文说到通玄感谢伏羲女娲为他护法免受打扰。伏羲听后忙道“无妨,不值一提。只是不知道友为何来挑战不周山威势?”“只是因为一些往事罢了,再者就是为了能过突破而已。”通玄淡然言道。“道友敢于挑战不周山威严,伏羲枉居不周山多年,如此真是汗颜。”“在下也是侥幸,差点便死在这不周山了,幸运而已。”“哪里哪里,道友过谦了,道友肉身之强悍,伏羲望尘莫及。”通玄与伏羲一阵交流,言谈甚欢,一来一回间,倒忘了女娲尚在一旁,将她抛之脑后了。“喂,你们两个,注意点啊,我还在这呢,有话回洞府再说啊,杵在这算怎么一回事啊?”伏羲一听,才恍然发现目前还在不周山上呢,便对通玄言道:“这是伏羲的不是了,道友不如前往伏羲洞府一叙,不知道友意下如何?”“固所愿,不敢请耳。”通玄笑道。
待来到伏羲兄妹洞府之后,通玄打量了一番,发现伏羲的洞府十分儒雅,再想想伏羲的为人,也只能用雅量高致来形容了。一阵寒暄之后,三人便开始了论道。伏羲是主,故尔伏羲先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而后女娲开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言罢,通玄续讲:“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