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染红了半边天,牧童正急忙着赶牛回圈,村妇正急着喂鸡喂鸭,农夫们也都荷着锄头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妻子在家准备好的晚餐,正要共享天伦之乐。
一群小孩子不顾家人唤归的疾呼,在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一些吃过饭的老人坐在树底下乘凉,聊着一些往年趣事,村里一派和谐……
却在此时,村口站着以为妇人,佝偻着背,虽然只有四十多岁,看起来却有六十多岁,长年的繁重农务也不是一个农妇经得起啊!
妇人正伸着头望着村口小桥的另一头。她在等人吗?没错,她在等她儿子,唯一的一个儿子。想到儿子,妇人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微笑,是高兴或者是骄傲。
是的,她确实可以为他儿子感到骄傲,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村上教书的先生都夸他聪明过人,长大后不是封侯就是拜相!
虽然说儿子聪明,但是他却从来不轻狂骄傲,而是虚心求教。只入学两年,学得先生都不知道还能教他什么才好,放学是也总愿意帮家人做事。
说着也奇怪,别人都是说“文弱书生”,可是儿子却不同常人,才十四岁就身高七尺,臂展如鹏,体壮入牛。
那身体看去就像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啊,刚看到他的人从来就没有想到他是个聪明过人的读书人。
也许是家中农务繁重,使得他能吃能做,身体发育时吃得饱,就可惜不能让他好好补补身体,只能是让他吃饱而已。
想到这妇人眼角湿润起来,辛苦这孩子了,每天的体力加脑力,却从来没有吃过一餐好吃的。
也亏得上天垂怜,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大伤大痛,不禁欣慰苦笑。丈夫体弱多病,长年不可以做繁重的农活,只有压在自己的身上。
想着儿子若学成归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倒也值得。儿子十四岁离家,求学异乡,五年不得归家。
对儿子的这份思念,堪是魂牵梦绕。虽然儿子这次回信说落第不举,但是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以儿子的聪明才智,他日必当榜上有名。
儿子的信早就到家了,说定好时今天回到的,却不知何事误了时辰。妇人心纠了起来,只希望儿子不要出事便好,更不要学人家寻花问柳,不务正业。
想着,远远走来两个人影,天黑了看不清楚,身高七尺有余,正与旁边的妇女轻声交谈着。“莫不是我儿子找了个儿媳回来了?”妇女心道:“若如此也好,想我沈家也可以传宗接代,续上香火……”
那两人走近一看,不对啊!那不是隔壁家的二牛和他媳妇吗?原来他们赶集回来晚了。妇人心又往下沉了一沉,唉!“大娘,等人啊?是小猴子今天要回来吗?”二牛叫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