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此次镇北军袭击洛阳,定然还要在袭函谷关,袭取函谷关后,司隶之地的董军,便成了无根之浮萍,处境危矣。”
“先生,那我等该当如何?”闻言,张绣却是咽了一口唾沫,开口问道。
“敢问二位将军,可还要返回董卓身边。”文士却开口问道。
“董相国败亡在即,我等更是丢失了洛阳,返回相国身边,去找死吗?而且,我叔侄二人守卫洛阳,于最后关头才退出洛阳,也算是对得起他董卓了。”闻言,张绣却是开口说道,张绣还年轻,才二十岁,自然不愿意跟着董卓一起败亡,也不愿意回去后被董卓所杀;而张济在一旁却是沉默,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那文士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如此,就好办了。二位将军,率残兵往函谷关而去,若是在下所料不差,镇北军想要诈开函谷关,但函谷关守将宋立此人虽无大才,但却小心谨慎,镇北军定然无功而返,而将军前去,进入函谷关后接手函谷关,然后遣人到洛阳,向镇北军投诚,如此,可保全家以及今后富贵。”说完,便静静站在原地,看着二人。
张济和张绣闻言,沉默不语,许久之后,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张绣眼中露出意动的神色,张济见此,无奈的点了点头。
洛阳城中,张济和张绣率残兵退出洛阳后,张辽立刻派兵控制了董卓和董卓麾下一众将领的府邸,不许任何人出入;然后将皇宫以及众公卿的府邸也包围起来,同样不许人出入,接手洛阳一十二门的防御,于街上喊话,使百姓继续在家中,等局势定了在出来;然后派遣偏将,带着董军衣甲,往三崤山而去;这些事处理完后,张辽亲自到了洛阳军营,向军营中一万人招降,营中将领见大局已定,便率军投降。
邙山,张济张绣二人,待众军士恢复体力后,率军一路捡小路而走,往函谷关而去;到了永宁,在那文士的建议之下,派遣探马,将洛阳失守的消息送往虎牢关。
虎牢关上,董卓看着一脸疲惫之色的徐荣,开口问道:“情况如何?”
徐荣抱拳一礼,开口说道:“相国,今日我军损失万人,敌军大概有四万余人,守城器械损伤已经大半,虎牢关防御力量却是下降了许多,再这样十天,十天后,虎牢关必失。”
闻言,董卓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虽然有虎牢关之坚,但架不住盟军人数众多啊!
又这样双方你攻我守的过了五天,双方俱是疲惫不堪;袁绍心急如焚,董卓忧心虎牢关的得失,而秦战,则是在等待董卓退兵。
又一日,关东诸侯盟军刚刚退去,董卓返回了议事厅,众将除了徐荣在安排防御外都在此处,董卓正在商议此次之事。这时,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