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年潜伏

杀人如麻。齐王宫里的事情他不知道,但他知道齐王每年要到各地出巡,视察民情。这一点燕王就做不到。齐地的老百姓不仅不恨齐王反而十分的拥戴自己的国君。

在柳庄生活久了,对齐国的情况了解得越多,他的内心越是感到矛盾。而这种矛盾他自己根本无法回答和解决。慢慢地,他感到自己的锐气已经不如从前了。有些时候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学的那些格斗技能、刺杀本领究竟有没有用了。

在柳庄这个地方,包括在整个齐国,柳下聪是没有什么朋友的。特殊的身份不允许他与人交道有什么深交、有什么密友。这一点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齐国再好,毕竟与燕国是敌手;齐人再善,毕竟是敌国之人。他们对其他的人再好,可对敌方的奸细却是从来也不客气的。齐人常说燕人不咋地,不敢明刀明枪地来却老是偷偷摸摸的整,军队打不过齐国却派了不少的杀手进来。那次在临淄城头,他就亲眼见到一个燕国的杀手被斩首后吊在城楼上示众的脑袋。那脑袋他熟悉,那是自己同一个培训班的一个同伴的脑袋。那个同伴与自己还相当的熟悉和要好,也是蓟地的人,家离自己的老家不远。见到那颗血肉模糊的脑袋时,他自己的脑袋就象要爆炸一般。还有一次在柳庄南边柳下聪的屋外,一队士兵追赶一个满身是伤的人,一边追赶一边大叫“抓奸细”。眼看那人就从自己屋门口跑过,柳下聪本想让他进屋躲藏,可还没容他有什么动作,隔壁那个种田为生的英瓜老爹就拿着一把镰刀把那人砍翻在地,还没等那些士兵追到就在血泊中抽搐着咽了最后一口气。至于那死者是不是奸细,柳下聪不知道,但齐人对奸细的痛恨和手段他却是刻骨铭心的。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就处于一种戒备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这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体现于他在齐地在柳庄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与人多接触,见谁都客客气气,路遇熟人点头而过。外出从不结伴,到哪里都是独往独来。天黑就关门,从不走东家窜西家。就连柳庄的邻居们要给他说个媳妇提个亲,他也婉谢着避之甚远,要不怎么会二十七八的人了还是匹马单枪走天下。对这事儿,柳庄的邻居们有过许多猜测和说法,有说南郭先生架子大的,有说南郭先生不懂事的,也有说南郭先生脑子有问题、身上有问题的。时间一久,别人就什么也不说了,反正你南郭先生自己都不着急,我们还瞎*什么心呢。那个用镰刀砍死奸细的英瓜老爹就对众人说过:“让他煎熬吧,我不信他能熬得了多久。”

英瓜老爹还真是个过来人,判断得十分准确。煎熬着的南郭先生果然没有熬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