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的国王死了,这当然不是一件小事情。齐国当时要做的事情第一件就是禀报周天子,第二件就是通报诸侯列国。这两件事情都由朝中大臣们分别差遣专人一一落实到位。第三件就是办好齐宣王的丧事。按照当时的习俗,诸侯国王的丧事那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这场丧事办得如何,事关齐国的声望。更何况齐国在齐桓公时代是诸侯的霸主,是一个老资格的诸侯,稍有差错那是要被全天下的人耻笑的。
办丧事的责任如此重大,自然没人敢冒险出来接这个招,也就自然地落在钟王后的头上。办丧事的头绪很多,工作量也很大,钟王后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于是就成立了一个相当于现在的治丧委员会那样的机构,由钟王后挂帅,众大臣参与,各方面协同配合。其实按照当时的规矩,这丧事应该由新任国王来主持。但新任国王要得到周天子的批准,哪怕这只是一个形式,一个程序,你也必须要等,不然你就叫不合法,诸侯列国就不会承认你。别有用心的诸侯如秦楚等就会以此为借口攻打你。因此,尽管齐宣王临终之际确立了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后来的齐缗王,但他现在只能以孝子的身份参加丧事的办理,而不能提前走马上任。
办丧事的班子成立以后,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那灵堂位置的选定。那个时候不比现在到处都是礼堂到处都是会议室,要找个象样一点宽敞一点的地方还真的很不容易。钟王后为此找班子里的人商量了几次。定在后宫显然不合适,那是王室内眷集居的地方,参加葬礼的人很复杂,进进出出的很不方便。定在朝中议事的地方也有问题,那地方太小,根本就施展不开。最后一致同意定在宫门外的广场上,采用搭台牵纬封顶的办法布置灵堂。班子的意见统一以后,实施起来速度很快,只两个时辰就搞定了。
这里灵堂布置完毕,那边周天子的特使和诸侯列国的代表团也到了。祭奠活动就定在第二天的上午举行。
活动虽然在第二天才举行,但灵堂上值更守夜的礼节一点也不能少。守夜的要求同现在差不多,以亲属为主,辅以军队士兵和宫中杂役人等。钟王后因为年纪较大,又劳累奔波了一两天,在坚持守完了上半夜之后,就交班回到宫里休息去了。
担任下半夜值班任务的是齐宣王的儿子,后来的齐缗王和灵妃等几个人。
自齐宣王临终前要见灵妃最后一面而不能如愿导致死不瞑目之后,灵妃就受到了朝中上下一致的攻击,有些人的话还说得很难听,他们说灵妃命犯太岁、主克亲夫,又在最后时刻表现出无情无义,建议王室内部对其严加惩处并为齐宣王殉葬。钟王后对这些议论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