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英瓜老爹的鼓声,全柳庄的人都知道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听到英瓜老爹的锣声,护卫队的队员们按照约定手持武器迅速奔向了自己的岗位。
鼓声和锣声都是一种信号,这是多年来柳庄特有的一种传达信息和联络方式。那个时候不象现在,有广播有喇叭,有电话有手机,还有QQ有邮箱。比英瓜老爹他们还要早的周幽王搞了个烽火台,实际上就是为了传递信息,结果闹了个烽火戏诸侯的笑话。英瓜老爹他们就在自己的庄子里,点烽火根本没有用,而且是夜晚,即使点上火别人也看不见那要命的黑烟。想来想去,还是这声波传信的办法好。经过长期的训练,柳庄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和自觉,只要鼓锣声一起,大家该集合就集合,该站岗就站岗,该巡逻就巡逻,可以说是人自为战、户自为战。不需要哪个再下命令,不需要哪个再作安排,大家先把岗位守起、把口子扎起再说。同时,护卫队将近五十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人人手持武器迅速集中,随时听从英瓜老爹的调遣。这番阵势,如果放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不管在哪个省哪个县哪个村哪个乡,肯定是要评为综合治理先进的。
闲话少说。当英瓜老爹放下鼓锣赶到十字路口时,护卫队的壮士们已经精神抖擞地等候在那里了。
这边英瓜老爹刚刚把打更匠遭杀害的事情讲完,那边负责巡逻的人就急匆匆地赶来报告:在钟王后的旧屋里发现了灯火,似有人影晃动。新地保英瓜老爹立即下令护卫队火速前往村西头,并嘱咐大伙儿先将屋子包围起来再说。
这个时候已经是天快亮了。被围在钟王后旧屋里的一高一矮两个陌生人一点感觉都没有,还在那里呼呼大睡。这二位不是别人,正是近伺恭宾派来打探消息的军中探子,也就是现在称为的侦察兵。
接到恭宾安排的任务,这两个士兵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儿。他们在军队里呆惯了,习惯了军旅生活,完全没有把你这民间暗访的活儿放在眼里。不管恭宾怎么交待强调,他们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却在冷笑这个近伺大人有点小题大做。到了柳庄之后,他们按照恭宾提供的古家饭馆、打更匠和钟王后旧居的信息,挨个儿地踩点打探。在古家饭馆没搞到有价值的东西,二人就顺路摸进了钟王后的旧居。那旧居自无盐女进宫后就一直空着,老地保说那是新王后的念想之地,不能糟蹋了,所以就一直锁着,钥匙到现在都还在老地保手里管着。两个探子见屋里没人,就从窗户钻进去在屋里休息。下午英瓜老爹带着护卫队到处找人的时候,他们正在那屋里睡觉哩。等到了晚上,二人趁黑摸进了庄东头打更匠的家里。他们找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