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缗王解决了前任代理相国,让柳下聪当了新的代理相国,又放手让柳下聪搞“正本清淤”行动的这段时间里,齐国的财政状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告急的文书一封封地送到了都城临淄。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各个诸侯国表面上服从周天子的领导,但骨子里却是各行其是,不仅政治上军事上形成了一个个的独立王国,经济上也是各不相干、各搞各的。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性表现在货币的使用流通上就各显神通五花八门。这与现在的国际金融关系差不了多少,美元英磅卢布、日元法郎人民币。就是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各诸侯国仍然是各有各的硬通货,各国货币载体的实物形式就各不相同。秦国有秦币,楚国有楚币,齐国有齐币,燕国有燕币。就连那些宋、陈、滕等地盘有限的小诸侯,也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使用着自己的货币。不仅如此,就是在一个诸侯国内部,因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在货币的使用上也不尽统一。比如齐国,靠近东部的地区广泛使用的是以贝壳为主的海产品作为货物交换的介质,西部地区则把山地动物骨制作成为货币,这一类货币虽然很原始,虽然使用了很长时间,但仍然还在市面上流通。当然,齐国使用得最多的是铜币,象临淄这样的大都市,仍然可以看到贝壳和骨头货币的流通。那个时候的冶炼水平有限,铜矿的开采量也不大,铜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就不是很大。由于铜币的量小,它就成了十分抢手的东西。这与当代的人争相储存美元的情形大致相同。
当时齐国的铜币样式也不尽统一,有动物形状的,有日月星辰形状的,但铸造量最大使用量最大的是一种叫做“刀币”的铜币。“刀币”的种类也有好多种,其中价值最高的是“齐大刀”。据有关专家考证,一枚“齐大刀”的价值相当于十担大米。民间一般老百姓家里很难找出一枚“齐大刀”来,而有钱的人则以收藏“齐大刀”为时尚。包括齐国在内的诸侯国就这样在各自的领地范围内旋动着金融的车轮,带动或者支撑着国家机器的运转。
这个时候,柳下聪认识的那个叫苏代的人在齐国周游一圈之后到了燕国,也就是他哥哥苏秦当参谋的那个地方,与苏秦见了一面。两兄弟见面后当哥哥的就请弟弟喝酒,席间二人就谈到了燕国和齐国的关系。苏代喝了酒之后嘴上就没了把门的,他对燕国即将要对齐国展开的军事行动不屑一顾,他认为燕国靠军事行动打击齐国不是上策。他说:“齐国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即使战胜了齐国,燕国自己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合算。打军事牌不如打经济牌,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