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一剪梅离开二塘口之后,柳下聪一行在大路上颠簸了两天,终于到达了楚国的都城。
对楚怀王的态度,柳下聪早就在心里预测过好多次了,不管楚怀王是个什么态度,他都要充分地表示自己的诚心。这也就是他坚持要到楚国来的一个原因。现在来了,我的诚心就表示出来了,你楚怀王该表示表示了吧,不说别的,咱大老远的跑这儿来,你总得欢迎欢迎嘛。他觉得国与国之间打交道就应该有个礼节,有个最起码的规矩,咱大齐国的相国来了,你楚国这边总不能装聋作哑不知道吧。
然而,实际的情况让柳下聪很是失望。楚国的人不仅没有谁到大路边城门外来迎接,连住宿的地方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一行人疲劳不堪的穿过楚国的都城,又郁郁寡欢地找了一家旅店。而就在一行人往里边搬行李、栓马匹的时候,那旅店外边不知怎么就来了许多高呼着口号的人。
柳下聪站在窗口向下看,那些高呼口号的人一个劲儿地朝旅店这边拥过来,总数大概有一二百。那口号喊的是“我们的钱是血汗钱,我们的钱是养命钱”、“齐国佬滚回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要把我们拉下水”,等等。旅店四周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竟将整条大街围得水泄不通。
一见到这种情况,柳下聪脑袋里就轰地一下好象挨了一个闷雷,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在齐国的经济保卫战中,柳下聪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与楚国的联合上。那秦国已经没有希望了,楚国成了柳下聪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在他看来,楚怀王在借钱和联合的这件事情上,无非有三种态度。一是满口应承,大大方方地给钱。这是柳下聪最盼望的结果。二是有条件地答应联合,象征性地借一点钱。对这样的态度,柳下聪认为只要条件提得不过份,他也可以考虑。第三就是不哼不哈地拖起。在拖的过程中找出种种借口阻拦。柳下聪最担心的就是这第三种情况的出现。看到眼前的情形,柳下聪就长叹了一声,在心里边暗暗叫道“天不助我也!”
就在柳下聪叹息不止的时候,顾同上来向他报告情况,顾同说:“外面来的这些人都是楚国的商人。他们这么做是受到楚国那个民间商会的指使。我听外边的人说,这帮人在城里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等的就是咱们的到来。这些商人们认为我们来楚国借钱就是来榨他们的油,就是来砸他们的生意砸他们的饭碗。有好多人都在说不能让咱们见到楚怀王,必须在楚怀王接见我们之前把我们赶走。”
柳下聪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稍稍得到一点宽慰。只要这事儿不是楚怀王搞起来的,他心里边就觉得还有希望。于是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