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黄巾发难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毫无防备的冀州各郡县大部分被攻占,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被擒,投降黄巾,成为皇室投降黄巾的标杆性人物。
三月,汉灵帝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於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常山相,刘政,字平国,东海郯人,自幼与故幽州刺史亲刘虞交好,师从刘虞父亲刘舒。此人倡导道家无为而治,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然而贵在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敢于非常时期行非常事,果断任命常山兵马掾孙瑾为常山都尉,并令其全权负责常山军事守备。
孙瑾一上任,立刻以太守名义贴出招兵榜文,同时广征民夫加固城池,内抚慰百姓,安定人心,外招兵买马,抵御黄巾。
常山地处北方,民风彪悍,多忠勇之士,又逢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很多人也想靠从军混口饭吃。所以不到十五天的募兵,常山兵力竟然由原来的千人迅速扩编到五千人马。
为了更好的防卫黄巾,孙瑾把兵力完全集中在了元氏严阵以待。这也是无奈的办法,毕竟常山兵力过于薄弱,分散兵力容易被各个击破。想守住全郡,无疑于痴人说梦。
这日,军营——新招募的两千士兵正在*练。
“常山果然名不虚传,新招的军士,个个英武,这才训练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竟然能有如此气势。”孟昉感叹到,心底有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哈哈,常山几乎人人习武,能有此气势倒也正常。”孙瑾摸了摸堆满胡渣的下巴,大笑道,“不过你们兄弟俩也不错,杜长竟然能摔倒张逸,进我的亲卫队,倒也名至实归。你的武艺虽然不行,但是就凭你能看懂书信,就比张逸、张瓒、杜长他们强多了——他们都是一个大字不识啊。”
“哈哈,那是。我张逸的武艺那是不用说的,只要黄巾贼敢来常山,来多少我杀多少!可是你让我看书,不是难为我吗!”
“哈哈哈!”
“报!急报!”正当众人玩笑时,一名奏曹(通讯兵)冲进营门,滚鞍下马,“大人,不好了!黄巾贼打到常山来了,主公让你速去府衙议事。”
“嗯?奶奶的,难道还真被我说中了,黄巾贼来了?”张逸愣住了。
“黄巾贼打到常山了?相国大人怎么比我还清楚。”孙瑾满脸疑惑,“不管了,张逸,你派人通知各门守备,立刻关闭城门,加强防务。张瓒、陈焘、孟昉,你们随我去见主公。”
“诺!”
相国府。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