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名

第54章 选择道路

有包间的速度就是不一样,虽然菜一股脑上了不少,但是速度倒不慢。

“伯瑜兄救命之恩,昉没齿难忘。昉借花献佛,敬伯瑜兄一杯!”孟昉举杯敬酒道。

“‘借花献佛’?景玄也是念佛吃斋之人?”孙瑾愕然问道。

“昉逃难之时,路过邯郸,见一浮图祠,祠中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千人之多,甚为壮观。好奇之下,便找了本佛门典籍《四十二章经》观阅,经书之中所述人生无常、爱欲之弊令人拍案叫绝,故有感而发,让伯瑜兄见笑了。”佛教在此时还不是很盛行,前世之时,看过小说《鹿鼎记》之后,孟昉对贯穿全篇始末的《四十二章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曾经详细的翻阅过,此时说来,倒也不算说谎。

“哎,哪里!景玄学问之广让为兄汗颜,可惜为兄不能日日相伴,聆听教诲!”与孟昉待的时间越长,孙瑾越是觉得孟昉不简单,因此心中颇有些惋惜。

“来日方长,你我兄弟还怕没有相聚之日?”孟昉笑了笑,说道。总有一天,他要回常山,无论是回去寻找杜长,还是去完成赵虎交代之事。

“呵呵,也是!”孙瑾点了点头,笑容颇有些无奈。如今他已是常山之主,若不是孟昉是朝廷要犯,孙瑾定然会辟孟昉为掾属。奈何孟昉如今身份特殊,孙瑾亦是有心无力!

“伯瑜兄,昉有一事相问,还望伯瑜兄莫怪!”孟昉犹豫了下,缓缓的问道。

“景玄尽管问,为兄绝对知无不言。”看着孟昉严肃的表情,孙瑾亦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伯瑜兄也知,那日我走的颇为匆忙,不知后来杜长是否已安然离开常山,还望伯瑜兄如实相告。”孟昉紧张的问道,眼神之中更是流露出淡淡的忧虑。

“景玄还请宽心,杜长早逃的无影无踪了!为兄早说过,杜长机灵着呢,想抓住他,比登天还难。更何况,有为兄在,莫说杜长没被抓住,即便杜长被抓住了,为兄还有办法把他弄出来。”孙瑾闻言,忙出声安慰道。

孟昉与杜长二人,亲如兄弟,孙瑾自然了解,因此当下也没敢说笑。

看到孙瑾那真诚的眼神,孟昉心中大定,当下缓了缓神,接着问道:“伯瑜兄可知如今杜长身在何处?”

孙瑾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我的人回来之后,只是告知我,杜长径直往西而去,众人追赶不及,至于杜长后来去了哪地方,为兄却是不知。”

听到孙瑾否定的回到,孟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

“景玄莫要伤怀!杜长一向福大命大,能抓住他的人还没有出世呢!”见孟昉伤怀,孙瑾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

《青史留名》

¥0.00

暂无内容
重新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