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蔡邕收为弟子,孟昉心中狂喜,如此,自己的身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怕日后,自己能大做文章的地方也只有此处了。
其实历史上蔡邕不少弟子都是比较有名的,比如阮瑀、顾雍、王粲等人,不过顾雍是蔡邕到吴地之后收的弟子,而王粲则是蔡邕跟随董卓之后的事情了。
对于阮瑀,孟昉也有些了解,此人为建安七子之一,不但精于文学,而且妙于音律,蔡邕曾称之为“奇才”,是蔡邕的得意门生之一。
建安十六年,阮禹随军西征关中,曹*请他代笔写一封书信。阮禹骑在马上沉吟片刻,挥毫点就,呈给曹*。曹*提笔想作些修改,竟不能增损半字。以曹*之能尚且如此,由此可见阮禹的文字功底之厚。
不过此人不喜做官,曹*曾闻阮禹有才,为搜罗人才,召他做官,阮禹不应,后曹*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禹逃进深山,曹*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出阮禹,勉强应召。
自从拜入蔡邕门下之后,阮禹便以文采闻名一时。后蔡邕被发配边疆,阮禹便返回老家陈留郡尉氏,隐居起来。
如今蔡邕虽已回到京师,但是蔡邕并不想暴露行踪,因此并没有派人通知到阮禹,可以说如今能经常见到蔡邕的弟子,也只有孟昉了。
既被蔡邕收为弟子,孟昉到蔡家的走动便变的更加频繁,一方面为聆听蔡邕的教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的接近蔡琰。毕竟孟昉已是蔡邕的入室弟子,见到蔡琰也是稀松平常之事。
蔡邕那老顽固见孟昉每日都来,还以为是孟昉好学之故。若是他知道孟昉心中的龌龊想法,早气的七窍生烟了。
人常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容易头脑发热的,其实爱慕一个人,也会让人头脑发热,若是平日里,孟昉自然会想到历史上蔡琰远嫁河东卫家,许配给大才子卫仲道。不过现在的孟昉早已把这一切抛掷脑后,哪里还会想到这些。
其实大大咧咧的蔡琰何尝不是如此?
蔡琰虽然贵为大儒之女,但是也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多年深居浅出,待字闺中,亦不曾接触过多少少年才子。
初时也只与孟昉打些嘴仗,不过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蔡琰慢慢知道了孟昉悲惨的身世与令人惊艳的文采(虽然是盗版)。一个经历过太多磨难的男人,无疑更容易激起女人母性的光辉。孟昉那得罪宦官势力、背井离乡、隐姓埋名的经历,不经意间在蔡琰的心中引起很大的共鸣,毕竟这种日子,蔡琰也曾经经历过。
孟昉一日不去蔡府,蔡琰便会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沉重,闷闷不乐,待见到孟昉,蔡琰便会变的心情愉悦,喜笑颜开。只是这细微的情节,连蔡琰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