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五千人马的气势(一更,求支持)

持续一个月的募兵,共招募四千八百八十三人,全部是骑兵。

若是人马再多些,孟昉想打造一支纯骑兵的队伍无疑于痴人说梦,但是仅仅五千兵马,又有王家与孙家的全力支持,这在中原之地看来极为奢侈的五千骑兵,全部如期整装待发。

这让孟昉也不得感慨,难怪如曹*这般英雄,都无法打破世家大族专权的局面。试想,国家衰败、百姓贫困,各地官府的粮草、军马供应,自己无法备足,只能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换句话说,世家大族便是朝廷的衣食父母,受其掣肘。不仰仗他们,又能仰仗谁?

即便受王家、孙家这般大力支持,孟昉却丝毫谈不上感激他们。这倒不是说孟昉薄情,而是两家之所以如此支持孟昉,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与晋阳王家、令狐家抗衡,保护自己的利益。孟昉相信,只要有更好的筹码,两家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孟昉,甚至张懿。

这也让孟昉看到发展自己力量的必要之处。

其实历史上,曹*很早便发现了完全依靠世家大族的不妥之处。在执政初期,曹*为了敲山震虎,威慑世家大族,曾冒着极大的危险杀了不听命令的名士边让。结果导致兖州世家大族人人自危,甚至连一手扶持他当上兖州刺史的陈宫都义无反顾的背叛他。出乎意料的曹*几乎丧失了整个兖州。若不是依靠袁绍的支持,曹*是否能打败兖州世家大族支持的吕布,重掌兖州尚未可知。

经此事件之后,曹*也发现了与世家大族正面对抗的惨重代价,可以说其中后期组织屯田与唯才是举的政策便是走曲线救国的道路,妄想摆脱世家大族的锁甲。

风行一时的屯田,在曹*死后,劳动成果也完全被世家大族接收,成了地方豪强的私田;而唯才是举的政策,也因为选拔人才的官员出身世家大族,而成为其以权谋私的工具。

而此后掌权的曹丕,完全没有其父的胸襟与魄力,索性投向世家大族的怀抱,成了他们的最高代言人。

其实曹*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便是妄想依靠自己的实力与世家大族对抗,只可惜他太过高估自己的实力,或者说他太过在意对权力的掌控。需知,除去一块地上的草的办法,不是盲目的去用锄头,而是在上面种上粮食。

曹*只是盲目的屯田,却没有想过,有一日恢复那些屯田户的自由身,让他们有自己的地种,去早就新型的地主,成为与世家大族抗衡的重要力量。只有藏富于民,抛弃杀鸡取卵的剥削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切断对世家大族的经济依赖。

而对于选人用人,更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取代此时已经落伍的察举征辟制度,从而杜绝世家大族以权谋私、为己服务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