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并州人士,无字,历史上为吕布之部将。为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
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良将。其人对吕布忠心不二,即便是吕布夺其部属交给小舅子魏续,高顺都不曾有所怨言。可惜如此人才,却得不到吕布的重用。
高顺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无疑是陷阵营。《英雄记》中记载“(高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陷阵营,是以骑兵为主的并州军中少有的步兵队伍,而且是精锐中的精锐。陷阵营是一支弓箭兵、弩兵和刀盾兵混合作战的精锐部队。依靠着精良的装备,训练有素的配合,陷阵营虽然人数稀少,但是无论面对数倍的骑兵还是步兵,都能克敌制胜,兵不血刃。
只可惜如此一支队伍,也随着高顺死去而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读史时,每每看到此处,孟昉都是心中叹息、哀痛天地之不公。高顺可谓是一个完美到毫无破绽的良将,无奈跟错了吕布那个无脑之主,白白丢了性命。
这次孟昉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个忠义两全、却不得善终的良将,机缘巧合,如今竟然成了自己的属下,这让孟昉怎能不激动万分?
深知高顺能力的孟昉当机立断,以高顺为军假司马,协助自己*练兵马,整顿军纪。得知高顺还有一五十岁的母亲,孟昉当即许诺,让高顺带母一同到自己家中居住,等自己寻着合适的院落,再来安置高母。
出身低微、又不曾立功的高顺初来投靠,便被孟昉委以重任,成了军中二号人物。如今更是亲自安置自己的母亲,这怎能不让高顺感动万分?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如今的高顺,即便是让他为孟昉而死,恐怕他也不会皱皱眉头。
其实孟昉也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人才,毕竟他从没有带过兵,虽然在常山时也见过孙瑾如何训练士卒,整顿军纪,但是谁又知道亲身做起来,又是什么情况。心中打鼓的孟昉如今收了高顺,自然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凡事交于高顺。
孟昉慧眼识珠,直接将一名应征的武者升为军假司马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那些有志从军的人更是疯狂的涌向了募兵处,只求能的孟昉赏识,谋得一官半职。
并州别驾府。
此时的孟昉正一手牵着高顺,一手牵着典韦回到府中。他早早的便回到府中,为高顺接风洗尘。
“老爷,按您的吩咐,小的已经把曹性安顿了下来,只是小的发现有几个人一直跟着曹性,到了府门口。这些人鬼鬼祟祟的,似是心怀不轨。小的曾见过其中一人,那人是令狐家的下人。小人怕出了什么事情,因此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