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攻城

中平五年的春节之际,当九州各地沉寂在新年的喜悦之时,地处北国的雁门郡正进行着一场惨烈的攻城战。

这是一场轰动一时,却注定无法载入史册的战争。在汉人与塞外民族漫长的战争史上,很少有人注意,曾有过这样一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的战争。

交战双方力量悬殊,鲜卑军以大军十万对汉军不足两万的兵力,而力量薄弱的汉军依靠有力的地形,抵抗着鲜卑大军的攻击。

后世的史学家在谈起这场战争时,都是习惯性的选择忽略。它的历史地位不如一年前的那场突袭战,那是历史记载中,孟昉第一次亲自指挥的纯骑兵作战,而且是一场大胜。不过这场不起眼的战斗却是孟昉所经历的第一次大兵团做战,交战双方的兵力足有十二万之多,这对孟昉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主公,这已经是今天第七次了。”典韦望着缓缓退去的鲜卑军,低声朝孟昉提醒道。

孟昉遥望着远处鲜卑军的大营,面色冷峻的点了点头。“则长,派人通知子龙,随时候命,决不能让鲜卑人踏上马邑城半步。”

马邑城四门,高顺守东门,西门、北门由雁门郡兵把守,而压力最重的北门,孟昉则主动承担了下来。

如今并州军与雁门军是唇亡齿寒,只要有一处陷落,双方都难逃覆灭的危险。孟昉的亲卫营在马邑的汉军之中战力最强,自当守护最危险的地方。

孟昉吸取了后世共产党部队的战斗经验,留下了赵云这支两千人马的预备队。

不得不说,预备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战法。当交战的双方都已筋疲力尽时,突然冲上来的预备队,无疑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能瞬间击垮对方的士气。

不过如今双方力量悬殊,各门战斗都是险象环生。赵云的那支部队,与其说是预备队,不如说是救火队更贴切些。

只要哪里有危险,赵云的预备队便会驰援哪里。

不过叫什么都已无所谓了,它至少帮助汉军守住了城池,打退了鲜卑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孟昉顾全大局,手下又多卧虎藏龙之辈,打仗喜欢留预备队,这种种情形不仅给雁门太守郭缊,而且给整个马邑城的汉人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孟昉不是不想偷懒,只是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无论如何,不能让鲜卑人在汉人的土地上撒野。

他还记得史书上记载的,五胡乱华,汉人“两脚羊”的命运。既然老天给了孟昉挥斥方遒的机会,那自己便要紧紧的抓在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悲剧的重现。

而抵抗鲜卑人的进犯,便是自己努力,所迈出的第一步。

正当孟昉胡思乱想之时,远处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