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何进大度的摆了摆手。
晋阳、祁县两县都是地方的,而粮草也是朝廷的,他何进没出一毛钱,拿别人的东西换得手握重兵的孟昉的支持,这种账是人都会算,何进又如何不大度?
更何况,前些日子,孟昉私下里还曾送给他一些古玩之物,所谓“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与公与私,何进都要给孟昉一些甜头。
“并州刚经历一场浩劫,人烟稀少,豪杰之士更是凤毛麟角,昉不才,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坚持下去。”孟昉举起酒樽,拍着胸脯说道。
“景玄有此觉悟,真乃朝廷之福、陛下之福。来,我等再满饮此杯!”何进又是率先一饮而尽。
“如此说来,如今景玄手中岂不是几无可用之人?”客座上,曹*侧脸问道。
“正是如此!”孟昉无奈的苦笑道。满打满算,自己手中只有武将,却无一个文吏。如今晋阳城名气最大的正是前太原郡功曹杨俊,孟昉还不知道能不能说服他出仕。
来京师之前,孟昉曾专门拜访过杨俊,二人深入交谈了如今太原乃至整个并州的态势,不得不说,杨俊在政事上很有头脑,无论是安置流民,维护治安还是恢复生产、重开商号上都给予孟昉很大的帮助,他也答应帮助孟昉处理太原当前的事务,但是出仕的意愿却不是很强烈,这让孟昉也颇为头疼。
在并州,孟昉连一个杨俊还没有搞定,而在京师,无脑的何进手下却是能人无数。这让孟昉也不得不哀叹,人比人气死人啊如今曹*听弦音而知雅意,一眼便看出来孟昉手中无人的尴尬,自然戳到了孟昉的痛处。
“曹某倒知道一人,此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有良、平之能,景玄何不求来此人,或许对并州之事会有所帮助?”曹*双眼含笑,卖关子说道。
曹*话音刚落,早有一人右手微抬,这便要说出来,却看到曹*那卖关子的样子,顿时微微一笑,安坐了下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孟昉好友——守宫令荀彧。
“哦,不知孟德口中之人是哪位?”孟昉心里一提,急忙问道。
曹*眼光毒辣,他推荐的人定然不是凡人。毕竟如今天下还没有真正的四分五裂,曹*还只是一个妄想匡扶汉室的有志青年。孟昉与曹*二人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出于朋友义气,全无私心的曹*自然会竭力为孟昉介绍可用之人。
如果再等两三年,十八路诸侯讨董之时,即便孟昉想要,曹*也不会给他推荐一人了。
“告诉你倒无妨,不过景玄要写一首诗送于曹某,不然免谈!”曹*狡黠的笑道。
听曹*如此一说,堂中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曹*爱诗,几乎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