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祥起床起得挺早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号子里呆得久了的缘故。正如好些退伍的军人回到家乡初时所表现的那般。
外婆的屋子里没有另辟卫生间,张祥刚起床,裤裆那里不觉有些胀痛,二话不说,来到一楼那片作为下水道用途的小平地,很快就传来了哗哗哗的流水声。那片小平地位于客厅和厨房之间,好像老式的平民建筑都是这样的构造。张祥舒畅地吐出一口气,笑了笑,然后习惯性地抖了抖。这种情景和以往的那么些年是多么的相似啊!只不过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外婆家也是两层楼,上两间,下三间,却是砖房,楼顶上搭的篷子,每逢遇上大雨或者暴雨的时候,总会不时的从某处渗下雨来,所以刚遇见这类情况的时候,着实有些慌乱。
外间的正面是基督徒的一般铺排,一打开门,就能看见。通往二楼的楼梯底下是外婆泡腌菜的地方。楼梯是水泥弄的,有点薄,走在上面亦是惊恐得很,尤其是晚上,踩在上面的脚步声显得很空旷,这就使心里的恐惧愈加增加了。中间的一间屋是正屋,电视、冰箱,也都是有的,而对于张祥而言,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台小巧的录像机。那时候的录像机不像现在的VCD或者DVD那样,可以插入一张光碟就可以放映出影像。那时候的录像机,只能插入宽大的录像带,本来不长的电影,却要很大的容器……在那些年月里,能有这些东西,算是很不错的。
屋里有一处露天的下水道,位于厨房旁边,是一小块平地,一般倒水都是在那里,而张祥之前起床后小便的地方也正是那处。
张祥仍旧是去那位大婶那里吃的杂酱面,多少年了,味道还是那么熟悉。而大婶的笑容也还是那么自然而亲切。
镇上起早床的人并不是很多,不是没有。
站在河堤,也就是张祥外婆屋外,张祥看着对面的田地,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刚来这里时的画面。
那时候正值夏季。虽然外婆家没有空调,但这里的温度比市里要低很多。尤其是当风起的时候,即便是正午,也依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当然,必不得在烈日下,当头照,可是很热的。张祥那时候就如同现在这样常常站在门口,看向河对面菜地里的人,他们总是扛着锄头或背着背篓,在地里辛勤的劳作。夏日炎炎,能看见他们会时不时的用手背抹一下额头。男的往往是光着身子,油亮的皮肤在光线的照射下便显得特别的醒目,皮肤大抵是黑黝黝的。
玉米熟的季节,恰如现在,依旧高过了他们的头,所以在很多时候,竟区分不了究竟是他们在地里劳作还是风在吹动,直到偶尔看见几颗包袋连着脖子伸出玉米林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