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杀!

夫获益匪浅,这次不知贤侄又带来什么惊喜了?”说完蔡邕眼角便瞥向一直被赵云拿在手中的那卷东西。

赵云心里一松,看来蔡邕是原谅了自己当日在他面前的无礼表现,听闻蔡邕要看自己带来的礼物,赵云当下双手奉上,提声道:“云不才,但也素知伯喈先生乃当世大儒,不喜金帛,喜好音律及诗词歌赋,前日天新做一首诗特来请伯喈先生品评,还望莫要嫌弃。”

蔡邕拿起赵云已是装裱好的书卷,展开一看,还未细读,却是那那字体吸引了目光,看的眼睛都直了,嘴里连声赞道:“好字!好字啊!”一旁卢植也是在一旁连声赞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弟子还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

原来这是赵云因想起吕布和孙策两个结义兄弟在泰山时经历的种种而用后世柳体的楷书写下的一首诗。

突然蔡邕转过身来拉着赵云说道:“贤侄这字体可是脱离于隶书,前所未有、别俱一格啊,呵呵,老夫今日总算是开眼了,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了。凭借这一手贤侄可称书法大家啊!”蔡邕慢慢的吟起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哈哈,好,好啊,好一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诗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会当凌绝顶’更是表现了贤侄你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显示你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不愧是子干兄的高徒啊。老夫今日能读此佳作实是兴奋不已,子干兄,子龙贤侄,今日老夫定要与二位开花畅饮一番。哈哈……”蔡邕捋了捋自己好看的胡须,爽朗的一笑,能见到赵云如此有才华的年轻人,蔡邕也是颇为欣慰,就如同赵云是自己的弟子般高兴。

赵云闻言大喜,连忙道谢道:“伯喈先生如此称赞,让小侄惶恐。拙作能入先生法眼,小侄已是高兴不已,这书法大家之称小侄愧不敢当。”不声不响之间,顿时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蔡邕笑呵呵地说道:“当得当得,贤侄你就莫要谦虚了……”

这时门口那家丁的嗓门又响起来:“谏议大夫马日磾大人、议郎杨彪大人、议郎韩说大人、光禄大夫杨赐大人到!”

蔡邕一听,拉着赵云走出去迎接,一边对赵云说道:“来,贤侄,老夫为你介绍这几位朝中大臣。”卢植见赵云得到蔡邕认可,心中高兴,也跟着蔡邕出去迎接。

赵云和卢植随蔡邕出来,就看见四人向这面走来,其中一人眼尖,看见卢植站在蔡邕身旁,连忙笑呵呵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