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求订阅+推荐】

地,既然有穷山恶水,自然也就有胜景妙处。这些:B地灵气所钟,日月精华所聚,上有天候相应,下有灵脉护藏。在这种地方修炼一年,顶别的地方五年,甚至于五十年。因此,但凡修行者发现这种地方,莫不设下重重法阵,把它圈为独立天地。

这些被独享的灵脉胜境就成了修行者的私产,别说凡人再也看不到了,就算同为修行者,如果没用超越原主人的境界,也休想再踏入半步。很不幸的是,那些原主人在这种一年顶别处五十年的灵脉胜境中,基本上都能飞升天界。在他们飞升天界之前所完善的法阵,又岂是还停留在人间的修行者所能企及的?这些人有子孙徒弟的还好,万一是个绝后的,这处灵脉胜境就会被完全封闭起来。

这样一来,真正能供后世子孙修炼的灵脉胜境就越来越少。在上古时代,光道家在大陆上的就有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在海上有三山十洲,莫不是灵气弥漫、仙草灵芝横生的地方,更不用说还有什么金庭不死之乡、世外桃源之类的。可留到现在的还有几处?

三游洞天就是一个绝后的家伙留下来的,不过,算他还有几分人性,在飞升前将守护法阵改了改,可以让有缘人在适当的时机进入其中。洞天,其实就是“洞中别有天地”的简称,当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忠州(重庆忠县)刺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赴任与元稹意外在西陵峡中恰遇。三人同在在峡口饮宴时,偶然发现这一灵脉胜境。白居易在《三游洞序》中提到他们三人徘徊其间,从下午得并不只是外面的那个三游洞,更是隐藏其中的三游洞天。

隔江望水,对莫问天几人来说,根本不成问题,或用缩地千里,或用御剑飞行,或用神足通,身有余力的还可以带上旁边的,不到一刻钟,大家都站在了三游洞天的面前。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三十米,宽约二十余米,高近十米,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称为“天钟地鼓”。

这种景色虽妙,但在修行者眼中,似乎已太过平常,一群人来到后室天钟地鼓间站定后,莫问天就吊儿郎当地等朱垂范自行揭开这个谜:““看来看去,还是这个洞,朱老兄,到底该怎么进三游洞天?”

沈无禁也跃跃欲试:“当初白居易前辈三人发现了三游洞天时,留下《三游洞序》,使很多人修行者知道三游洞天,可就是不提出入的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