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政策举世皆知,他们除了耕作就是打仗,根本连人性的天伦之乐都没有,这样的国度百姓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大夫乃是取义之人,自古侠义不分家,素有义之大者为国为民之称。既是为民,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农民。思想应该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做书写学问的难道不应该以天下兴亡,以百姓的生死为己任吗?你既然有悬壶济世之心何苦坐在这学堂之上款款而谈?须知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等待着“仁义”的教化,在这学堂之中可能教化天下人吗?”
“圣人有云儒不入秦,秦国学子还是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吧。”有一个中年男子适时的站了出来开口说道。
“圣人?那个圣人?闻道有先后,难不成你们开堂授课还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成?齐国为上人,魏国为中人,赵燕为下人,而秦楚皆为蛮夷。你们的教化只能授予上等人,交给中人,闻达与下人,摒弃蛮夷是吗?”
“老夫何尝不想传教与天下,可惜事与愿违,老夫的主张与这大争之世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才会著书立说。”
“孟大夫这句话才是一句实话,尔等认为我秦国乃是蛮夷,不通王化,不讲信用,不值深交。可我大秦究竟做出了什么让你们不讲信用的事?昔年晋国灾荒我秦国以倾国之力帮助晋国,可等到我秦国有难换来的却是忘恩负义。少梁之战,魏国接受我秦国割地,又商议六国分秦之事,这难道不是背信弃义吗?因为我秦国地处西陲,与尔等缺少交流,你们便可以自以为是,随便攻许吗?”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秦国学子还是不要在纠结与这个问题了。何况秦国确实没有让人称道的学位立世。”
“好,咋们远的不说,先前齐王与我秦王相约共同称帝,却在最后关头贸然自去帝位,相约五国伐秦,这难道很久远吗?你们在这里讨论国政,讨论秦国的可信度,我大可以告诉你,秦法有明文规定,恶意制造谣言,对他人造成重大损失者,在秦国可是要判徒刑的,而让人致死的,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你们说秦民犹如行尸走肉,你们之中却没有人去过秦国。那么敢问诸位是从何处得到这个消息的?我听说昔年为了教育孟大夫成才孟母曾经三次搬家就为了给孟大夫换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大夫不好好学习,孟母曾经愤怒的砸断了他们家赖以生存的机纾。孟母此等作为正是作为一个母亲为儿子负责的态度。孟大夫遭遇一点挫折就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跑去著书立传。你的思想都为付之行动立传岂不是让天下人读取你错误的论断?孟大夫与我大秦的商君曾经同属一个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