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七章 票房分成

电影票房分成中,制片方的分成算是很小的,为了能够节约成本,于是出现了广告赞助的形式,拿前不久的《私人定制》来举例。

《私人定制》的投资成本在1个亿,那么票房必须要在2.8亿以上,华谊才能收回成本。

但是,《私人定制》影片内的广告就赚了8000万,所以对于华谊来说,只相当于投资了2000万左右。

那么影片的票房只要达到6000多万就已经保本了,剩下的就完全是赚的了。

所以,广告植入的确是片方和广告商一举两得的金点子。

再来说说影院的分类,院线下属影院的影院主要分两种。

1、直属关系,即资产关系,比如万达院线中绝大多数都是万达集团自己投资商业地产中的地皮项目,影院全资归母公司所有,这种院线对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强。

像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线直接统一排片,影院经理都没有排片权,其实就是一个店长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观众就行。

2、加盟关系,影院所有权与院线所有权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同。

这种影院就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不同的当地院线,看哪个院线给自己的条件待遇好,就加入哪个院线,而院线为了自己的业绩排名,也在尽量争取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

3、还有其他混合的关系,太乱,就不多说了。

还有就是制片、发行、院线和影院的关系。

投资方也就是制片,是一部电影投钱的人,所以一部电影拍完之后,这部电影的版权、相应收益、周边权益等都归投资方所有,最主要的是票房分回来的钱,他拿。

但是电影光拍出来不行,得去放映,这就需要发行方的工作。

发行方去做拷贝、申请密钥、排档期、把拷贝寄发影院、做宣传、购买广告、谈判分帐比例、跟院线签合同(虽然这一部分很多是中数代签)。

还有体力活,放几十号人去全国各地的影城做活动、做宣传、定影城的广告位、盯排场、做监票等等。

这些工作都是专业活,一般制片公司不做(制片公司有发行业务的除外,当然大的制片公司现在都有发行业务)。

发行方就做这些工作,赚票房分账的钱,最后片子卖完了,投资方应得部分里面,分一部分给发行方作为代理费。

院线是个管理公司,旗下有不同的影城主要是加盟形式,院线承担的是个管理工作。

毕竟发行方不可能每一部电影都去面对全国接近4000家影城。

大部分调配拷贝、宣传物料,一部分排片指导、影院广告位销售、贴片广告销售,乃至一些人员培训、影城装修设计、营业系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