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义和团的上谕,同时她也收到了李鸿章等求惩处载漪等人的密折。5天后,她宣布惩处载漪、载勋等身居高位的主战派王公大臣,6天后,又下令将山西巡抚毓贤以义和团事件祸首之罪革职。又过了4天,惶惶不可终日的慈禧下令,离开太原前往西安。就这样,大清王朝的朝廷再度西迁了。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旬,李鸿章疏通外交渠道的工作有了进展,议和之事中关于列强是否承认李鸿章为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的问题有了突破。9月底,英国政府承认了清政府提出的议和人选。继英国之后,法国也对议和人选的问题表示了赞同。在英、法、美、俄都已经答应由奕劻、李鸿章来担任中方的议和的选后,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了认同。这样一来,在战争正式爆发了近4个月后,战胜国与战败国准备开始和谈了,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竟然持续了1年。100多年前,这座位于王府井大街校尉胡同的小院是贤良寺的一部分。从1900年10月起,奉旨进京谈判的李鸿章就住在这里。几天后,两位议和大臣联合照会各国,提出了5条议和纲领:1。承认围攻使馆违反国际公法,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事件;2。愿意协商赔款问题;3。同意修改有关条约,侧重中外商务;4。收回被占衙署,与各国分别缔约;5。先行停战。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正式开出自己的谈判条件,算是对之前各国原则上都同意的那6条谈判基础的回应,由法国出面提出的那6条意见包括:1。惩处各国公使指定的罪犯;2。禁止军火进口;3。赔款;4。建立永久性的使馆卫队;5。拆毁大沽炮台;6。允许各国在大沽至北京一线驻兵。对照一下双方的谈判条件后就会发现,中方提出的条件离列强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中方提出议和大纲2天后,联军的最高统帅瓦德西终于赶到北京,此时联军占领北京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个月。对中国人提出的议和大纲,瓦德西的态度是,“不给予任何的理睬”。瓦德西鼓动各国,坚决拒绝中方先停战后议和的要求,并且各国还一致提出,只有清政府在如何惩办祸首等问题上有明确的表态后,才可能开始考虑议和的问题。瓦德西到达北京后不久,两宫的銮驾也赶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西安,住进了陕西省衙门。安顿下来的慈禧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但是坏消息却接踵而来,前方发回的电报说,联军已经打下了保定。这个消息让她再度惊慌。还有传闻说,京城里的洋人已经开具了一张需要“惩办”的名单,洋人警告,这些人都是从犯,为了中国的体面,首犯的名字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从犯得不到惩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