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项目

带入的还是鼻烟壶。经献方物至京师后,迅速在全国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根据当时人们的认识,最早著录烟草的医学书籍《本草汇言》载:“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避山蛊鬼邪之气,小儿食此能杀疳积,妇人食此能消癥痞。”明代的大医家张景岳更是对烟草大加颂扬,他在著作《景岳全书》中称赞吸烟可以壮阳、祛风湿,认为是“顷刻取效之神剂也。”

既然张景岳这样的搭医家都如此推崇,那民间更是从这如云。在烟草传入之初,民间还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讲的是:明朝军队征滇之时,很多部队感染了南方传染病而全军覆没,唯独有一支军队毫发无损,事后发现这支部队都是由带着烟枪的吸烟者组成的。

既然烟草有这么玄的功效,那么它很快就和中国的道家文化结合了起来。道家强调养生修行,讲究调理气息,而烟雾这种虚无缥缈的物质恰好与之暗合:吞云吐雾、宁息安神,自有一股妙言滋味。士大夫们简直将吸烟当做了一种修炼和养生了。

由于后金、蒙古北地苦寒,烟草却是具有驱寒提神的效果。所以,山海关外的女真人不惜以一匹马换一斤烟草;蒙古各部也以烟草待客视为高规格。这些都还只是粗制的烟草,还不是那种精制的卷烟。

有这么广阔的市场,医家的支持、士大夫的认可,张越简直觉得这钱自己不赚简直就是一种犯罪了!而且此时又没有专卖一说,大把的银钱都是厂家的利润。至于说明朝的最后两个混蛋皇帝会以“吃烟”与“吃燕(北京)”谐音犯忌讳、吸烟种烟与粮食争地,影响国计民生的原因禁烟。那就改为“敬烟”的说法。而烟草种植所占的全是山地、坡地,根本不会对种粮的田地形成冲击。实在不行还可以发动士大夫争取。1637年,崇祯皇帝下令在全国禁烟。第二年又下令凡贩运烟者,不论多寡,均斩首示众。但1642年,辽东经略洪承畴以戊守辽东的将士“嗜烟若命”,北方士兵雪夜巡逻,抽一袋烟不仅能添点暖气,还可提提神,对带兵打仗有利为由,即请求崇祯帝废除了烟禁。最后张越还有一招就是给崇祯支上一招,收上一点消费税,怕是为了那不菲的税收,崇祯也舍不得再禁烟了吧!

成立烟厂,将烟草细细的切碎,加上香精,再制成一根根的卷烟。那绝对是轻巧简单的手工活计,根本就不需要占用青壮劳力,只要一帮女子就可以胜任。出于前世的习惯,张越依旧是采用二十支一盒的包装,而且会要求制作画面精美的烟盒,但绝不会印上什么“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的,印的只会是“高贵享受”、“调理养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