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章前叙事 7

而出。吴掌柜的回答,让古传贵费解。看着古传贵狐疑的神态,吴掌柜指指堂上悬挂着的对联,肃然起敬地念道:“‘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此乃大清中兴第一良臣,湖南曾文正公也!而当今时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对此公更是贬多褒少。革命党人则视曾公为天下第一大汉奸。若非湘子故人,谁还将这等溢美之词公然悬于庭堂?”古传贵闻之,颔首赞同。见此人那般儒学之气而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就断定此人一定是饱读诗书,且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能养住这样的人,可见对方的老板该是多大的势力。而且事前忻州知府的师爷多少和他透露过,货主是有皇家背景的人物,要他只管放心接单就可。自古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如果这趟买卖顺风顺水,还是很划得来的。再说了,做生意,哪有一点风险不担的?更何况这买卖是忻州府师爷介绍的,如果不接,那可是丢了银子又得罪人的事。古传贵突然间下定了决心,他赶紧说难得你家老板这么看得起我古某,就凭这一点,这单买卖我做了。回去告诉你们东家,只要是我古某人接手的买卖,保证万无一失。来人听了,刚才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下来,他看着古传贵吩咐账房收了银票,这才暗自得意地跟古传贵告辞一声就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悟觉和尚就找到银号来,非要见古传贵。古传贵一听又是那个和尚,就让伙计说自己不在。悟觉和尚听后,唱一句阿弥陀佛,也没纠缠,就离开了。古传贵隔着银楼的窗户看着和尚离去的背影,似有一种恶作剧般的快意。他想,如今这年头,和尚与讨饭的乞丐无二。什么四大皆空,远离红尘,全是骗人的鬼话。说一千道一万,是人他就得吃饭。和尚也是人,也是爹生娘养的,也吃五谷杂粮,照样生老病死。人活在世上,还是那沉甸甸的银子实在,只要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其它的,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圣旨——中听不中用。古传贵想到此,心中一乐。他拉开抽屉,看着里面的一摞银票,自鸣得意地用一根指头敲着桌子,美滋滋地哼一句《玉堂春》的唱词:“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惨……”这一句还没唱完,古记大粮栈的掌柜慌里慌张地闯进来说出事了出事了……

古传贵万万没想到,他挖空心思屯集的粮食会在一夜之间遭到饥民的抢掠。望着狼藉一片的粮栈,古传贵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抢粮的刁民统统抓起来法办。他火速派人向官府求助,可太原知府得到信报,却迟迟不肯发兵。等古传贵揣上两千两银票亲自上门,知府大人才点将派兵。但是,当那群乌鸦兵们赶到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3-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