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方港的逐渐扩大,原材料的输入渠道的掣肘丝毫没有因为城市的扩大而变得宽松,反而因为迈德诺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一时间几乎断绝。原本从香港到东方港航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原材料的不足,但是随着东风号缺乏柴油趴窝之后,这最后一条海路输入渠道也终于宣告断绝。
现在每天从香港发往东方港的电报中都在喋喋不休地讲述着香港物资堆场里的各种原材料是如何地堆积如山,每天香港的物资管理部门又是如何疲于奔命地把原本就已经挤过许多次的货物再挤一次。愁眉苦脸的商贸部香港部门已经开始终止一部分原材料商品的输入,并且开始依次关闭进口渠道——对此东方港虽然反对,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这香港与东方港之间的航路中断,香港的物资与日俱增而无法输出,原本作为物资转运站的香港变得快要无处落脚了。
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作为商品生产地工业密集区的东方港,此刻大多数工厂却不得不因为没有足够的生产原材料而放假,每天无所事事的工人在街上闲逛,虽然说刺激了零售业的发展,但是在长远来说却是会影响元老院根本的。所以现在最急切的问题是如何把香港的工业原材料运送到东方港来。
打一开始,原本执委会还想通过郑芝龙的船队运力来临时性弥补一下东方港的运力不足,但是自从刘香假冒郑芝龙船队偷袭东方港后,郑芝龙的船队就再也不往东方港来了,即便是刘香现在已经被俘超过一年的情况下,郑芝龙那边别说是船队,就连一条舢板都没有过来过,这让执委会的几个执委们也好,商贸部的元老们也好都是一头雾水。
好在香港基地建成后,陆军情报局也随之派出了外勤特工,在香港极其附近周边几个城市设置了情报站,从前来的商人口中获得了一些零星的消息,郑芝龙自从东方港购置了一批元老院步枪之后,无论海陆作战都如虎添翼,同时也受到了武朝朝廷的关注。
自从一六二八年以来武朝北方连年大旱,陕西等多地开始农民起义,当地豪强只顾自保,官员弹压无力,多地屡遭农民军的洗劫。尤其进入一六二九年夏天,一场更大规模的干旱如期而至,河南陕西多地农作物绝收,导致破产农民不得不逃荒或者参加农民军,因此农民军的规模与活动区域一度进入高潮。
虽然说江南一带才是武朝的粮仓,但是这些粮食却是要通过漕运才能运往京师的,一路上保护漕运的军队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更别提抽出兵力去平乱了。此外大批的官员纷纷表示派兵镇压农民有失天和,应以抚代剿,保证老百姓有吃的这才能保证天下太平。现如今天启帝吃的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