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章 余娜和新人磨合适应市场变化

工作室里,余娜正在看两个兼职新人编剧的剧本,一边勾出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一男一女两个新人坐在她对面,眼神落在标注了很多红字的剧本上。

“招一男一女,你不怕他们谈恋爱。“

听说余娜面试的结果,制片人提醒余娜。

“他们现在就在谈恋爱。但是谈了恋爱也能写好剧本。何况,我需要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思维。”

“男性思维,我觉得你就可以承担这个重任。”

制片人为自己的幽默感到得意。余娜看他一眼。

“工作室也算是咱俩的,你可以把开我玩笑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呃,好吧好吧。”

余娜引进业界流行的工作室生产剧本模式。倒不是她懒于动笔,而是就算动笔,她能够写的,将要写的也并不会是质量更高的东西。既然如此,不如腾出精力,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而制片人的想法和余娜基本一致。事实上,发现余娜不太会投投资人所好,制片人就建议她采用工作室模式,最初的想法来源非常偶然,那是余娜又因为觉得无法合作再次失掉一个项目后。

“有了工作室,你就不能任性不喜欢就拒掉。至少多想一想。”

“现在也活的不差呀,少接一个项目又有什么关系。”

制片人滔滔不绝了一大段话随即喷涌而出。

“虽然剧本年需求量很大,不过入行的人越来越多,竞争相当激烈。虽然余娜小姐你已经有一个职业圈子,不过你这个直来直去的性格,难免不毁掉一些机会。既然如此,就需要接触更多的项目,才能保证生意不断,同时也许会遇到有质量的靠谱的项目,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么?”

制片人翘起了二郎腿,得意洋洋看着余娜。余娜只觉得字字句句都说在点上,无可辩驳。第二天,余娜就将开工作室提上了日程。余娜的红笔在剧本上划出了最后一个圆圈。她抬头看着对面的年轻人。

“写的不错。挺有想法,不过,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斟酌。”

余娜起初也没底,到底能不能将工作室管理起来,或者应该说,能不能把工作室的新人带入一个良性的工作轨道。不过至少目前,看起来,两人都挺虚心好学。余娜特别提醒自己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内容,虽然余娜自认为说话尚算注意,从来不开过火的玩笑。但有一件事她印象深刻。那是几年前,余娜和一个新人编剧聊到一部电影的时候,随口说”我们“喜欢这部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无论在艺术还是商业都获得成功,应该去学习它的创作技巧。然而很快,余娜从同行口里听说,对方说余娜有些刚愎自用。余娜真是莫名其妙,她想已经把自己也算进去了,怎么还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