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银弹开道,租界工部局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把营业执照批下来,东华国际贸易公司正式挂牌。现在,公司总共四个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垣,办公室主任兼秘书苏珊娜,司机王宗银,门房兼勤杂工三毛。周垣暂时不想多招人,一是没有必要,二是人多嘴杂,难免会泄漏世自己的行动。至于招收俄罗斯保镖,周垣想在一二八事变结束之后再说。至于老韩的人,周垣不想多用。打内心的讲,周垣不想与王亚樵斧头帮的外围成员有更多的纠缠,尤其是他们和虹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到抗战结束之后,如果不能再回到16或者17世纪,周垣宁肯去瑞士或者与加拿大,也不愿意留在东方。自己人折磨自己人,打的你死我活,有意思吗?不过老韩这个人倒是很有意思,如果能帮着自己打点生意,对抗倭运动有利而无弊。
22日下午4时,周垣正和苏珊娜在文艺复兴咖啡馆喝咖啡,王宗银带着老韩走进来。
“韩先生,坐吧。”周垣让侍者上了一杯咖啡,“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老家的事办完了?”“回到上海是上头的意思。我也想在家睡几天,但是上级不允许。”老韩说着拿着一份清单,“这是我们从乡下收集过来的古玩和古董,我们那边懂行的估计,至少值10万大洋。”
周垣漫不经心的瞥了一眼,撇撇嘴,“老韩啊,做人要厚道。这些破烂玩意儿,别说10万大洋,就是1万也不值。”“你没看怎么知道不值钱?”老韩有些急了。
“用不着看,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那些所谓的古董和古玩,一斗麦子可以换一大堆。”周垣毫不客气的说道,“我说这话你别不信,我现在就可以到街上去,给一个要饭的说一声,他立马就可以给我淘出一大堆来。”
“好了,我说不过你,1万就1万。你什么时候验货?”
周垣突然想到自己还缺少一个负责验货的人,但他实在不想把摊子铺得太大,“老韩呀,我现在身边没人。你把你的那些东西封存起来,贴张条子保存好。放在你那里。等我有空了再说。”
“那些军伙呢?我们可是急需要。”
周垣心里说你急我不急,但他嘴上却没有那么说,而是告诉老韩,“我这边实在没有懂行的人,要不你推荐一个?”
老韩急了,“那我毛遂自荐行不?”
“你懂古董吗?”
“什么叫懂?我跟着师傅在这行里混了20多年,还没有打过。”
周垣喝了一口咖啡,“那这样,我现在就聘用你为东华国际贸易公司古董业务部的经理。这个部门全权交给你负责,你只负责收,但不负责卖。”
“你不怕我坑你吗?或者我打眼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