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陛下,兰新铁路西宁至张掖段先后穿越大坂山、祁连山地区,冬季的酷寒,在隧道建成后,冻害问题将十分突出。”
“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呢?”
“陛下,我们的线路在甘肃、新疆境内,大部分要穿行于戈壁荒漠地区,所以解决戈壁荒漠地区路基沉降控制、边坡防护、轨道结构、综合接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迫在眉睫。”
周垣点点头,“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建成后铁路的运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茅元仪说道,“兰新铁路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它要经过安西风区、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等帝国几个主要的大风区。这些风区最高风速超过每秒60米,局部地段每年有200天风力在8级以上。为确保列车安全、高速地通过这些风区,线路设计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大风预警系统。”
周垣作出指示,“铁道部勘察设计院要院吸取青藏铁路设计、建设中的成功经验,集中精锐力量,重点开展了“大风、戈壁、严寒地区高标准铁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兰州会议之后,周垣马不停蹄的赶到全距兰州西站35公里的河口。看黄河水滚滚滔滔奔涌而来,打着漩涡,裹着黄沙,奔腾而去。
滔滔的黄河之上,黄河浮桥如巨龙卧波。
“这座桥是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修建的。”茅元仪说道。“浮桥用了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就是指这种景色。”周垣笑道,“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如今降龙锁蛟终于要改变了。“
为了确保兰新铁路通车,帝国铁道部大桥局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铁桥天下黄河上游第一桥”。在此之后,黄河之上,相继出现了九座大型的铁桥。
周垣离开兰州之后,茅元仪留了下来,指挥铁道部隧道局完成乌鞘岭隧道。
乌鞘岭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四季雨水丰沛,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连通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
按照帝国铁道部勘探设计局设计标准,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公里。
茅元仪亲临现场,召开现场会议,“乌鞘岭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施工中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突然涌水、涌泥、岩爆、热害、含煤层有害气体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