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朱老尚书的次孙朱致远,年方十七岁,得中会元,这一消息在短短一天内传遍整个京城。

质疑声不是没有。

可说他太年轻的,就有人回:人家家学渊源,不缺师资,不缺金钱,十七岁参加个科举,中个会元而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

怀疑他才学的,则有人搬出其十二岁就成为秀才案首的事。

谴责他起点太高的,也有五年乡下苦读的经历可以堵上这批人的嘴。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十二岁就考中案首秀才,十六岁就中举,还是在乡下苦读五年,会试前才赶回京城的勤奋天才,想要质疑他的人都无处下口。

只朱府不像外界形容的那么欢天喜地,当天放了炮仗,打赏了报信小吏和奴仆,其他便全是按照规矩行事,比如开祠堂告知和拜谢祖宗,再准备一场谢师宴,其他就再无多余安排。

可朱府没安排,上门祝贺的人却一波又一波,挡都挡不住。

除了祝贺的人,拜访朱府女主人的女性贵客也多了起来。

朱府二少爷,十七岁的会元,谣传的远古神血觉醒者,这样的天骄竟然还没有定亲?

等这个消息被某府大嘴巴的女主人传开,整个京城凡是认为自家身份地位能和朱家般配、家中又有待嫁女儿的,全都激动了起来。

朱陈氏初见此景象还很开心,她从没打算把儿子的婚事交给别人安排,而且她心中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人选,趁此就给娘家递了消息。

她虽然没有弟妹子侄,但她娘那边兄弟姐妹众多,更生了一堆儿女孙辈,其中年龄适合的待嫁姑娘可以任她挑选。

朱陈氏目前看中了她娘本家那边一个姓刘的姑娘,家里家世一般,其父就是一个国子监给事中,从七品的小官,但刘姑娘家教特别好,人特别乖巧老实。

但这家人来了后,她还没有透露出结亲的意思,就有人带来了老太太的口信,让她不要随便应承,一切听从老太爷指示。

朱陈氏对于两位老人的命令可不敢反抗,哪怕她心里很不愿意。

大约是心情影响了身体,朱陈氏之后又见了两位不得不见的贵客,就以身体不便的名义婉拒会客。

朱陈氏实在不愿儿子的媳妇家世地位比她高,儿子本来就难管了,再来一个来头颇大的儿媳,她这个婆婆以后难道要看儿媳的脸色过日子吗?

至于家世好的儿媳会给儿子仕途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朱陈氏一概不理,她巴不得儿子到处碰壁,最后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她手心里。

不过朱陈氏见了那两位女性贵客,就快临产的消息也传了出去,别人也不会因此责怪她失礼。但朱陈氏没想到,她的这次“不愿见”让她彻底失去了操控朱二婚事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