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 “殖,生也。生资货财利。”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①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②则几无行矣。 注①正义音亡。 注②索隐挽音晚,古字通用。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注①索隐上音妙,下如字。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①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錻﹑梓﹑②姜﹑桂﹑金﹑锡﹑连﹑③丹沙﹑犀﹑檋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④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澙置:⑤此其大较⑥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⑦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⑧而自然之验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纻属,可以为布。”索隐上音谷,又音雊。谷,木名,皮可为纸。纑,山中纻,可以为布,音卢。纻音伫,今山闲野纻,亦作“苎”。 注②索隐南子二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莲,铅之未炼者。”索隐下音莲。 注④正义龙门山在绛州龙门县。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 注⑤索隐言如置澙子,往往有之。正义言出铜铁之山方千里,如围澙之置也。 管子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 注⑥索隐音角。大较犹大略也。 注⑦索隐征者,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注⑧索隐道之符。符谓合于道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①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②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③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④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⑤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