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洪范九类,武王以类问天道。 武王病。天下未集,髃公惧,穆卜,①周公乃祓斋,②自为质,③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④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穆,敬也。” 注②正义祓音废,又音拂。斋音札皆反。祓谓除不祥求福也。 注③正义音至。周公祓斋,自以贽币告三王,请代武王,武王病乃瘳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封禅书曰‘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皇甫谧曰: “武王定位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骃按: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頉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也”。正义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也。”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①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韂康叔。②晋唐叔得嘉谷,③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④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⑤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⑥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⑦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髃臣之位。 注①正义今宋州也。 注②正义尚书洛诰云:“我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以居邶﹑墉﹑韂之觽。”又多士篇序云:“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按:是为东周,古洛阳城也。括地志云: “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以周地在王城东,故曰东周。敬王避子朝乱,自洛邑东居此。以其迫阨不受王都,故坏翟泉而广之’。”按:武王灭殷国为邶﹑墉﹑韂,三监尹之。武庚作乱,周公灭之,徙三监之民于成周,颇收其余觽,以封康叔为韂侯,即今韂州是也。孔安国云“以三监之余民,国康叔为韂侯。周公惩其数叛,故使贤母弟主之”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二苗同为一穗。” 注④集解徐广曰:“归,一作‘馈’。” 注⑤集解徐广曰:“尚书序云‘旅天子之命’。”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封命之书。”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告康叔以为政之道,亦如梓人之治材也。”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①迁其君薄姑。②成王自奄归,在宗周,③作多方。④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⑤兴正礼乐,度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1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