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 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注⑥正义古公在邠,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邠,止于岐下。邠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①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注①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春秋元命包云:“武王骈齿,是谓刚强也。”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①东观兵,至于盟津。②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③“齐栗,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④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⑤“总尔觽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⑥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⑦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注①集解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索隐按:文云“上祭于毕”,则毕,天星之名。毕星主兵,故师出而祭毕星也。正义上音时掌反。尚书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惟九年,大统未集。”太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太誓篇云:“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大戴礼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矣。礼记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按: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崩,武王即位适满十年。言十三年伐纣者,续文王受命年,欲明其卒父业故也。金縢篇云:“惟克商二年,王有疾,不豫。”按: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十一年武王服阕,观兵孟津,十三年克纣,十五年有疾,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则武王年九十三矣。而太史公云九年王观兵,十一年伐纣,则以为武王即位年数,与尚书违,甚疏矣。 注②集解徐广曰:“谯周云史记武王十一年东观兵,十三年克纣。” 注③集解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予小子受先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5-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