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尽皆已变

其次,徽音说她出身盗墓世家,姓氏为司马。当初康熙就派人查遍了大清,司马一姓并不少,可较为富裕的不过是些商户和书香之家,盗墓发家的几乎没有,即使查到了几个司马姓氏的盗墓人,也不过是些贫寒之士,这样的人家,无论如何都养不出徽音那样的女子,不单指修养、头脑、学识这些,更是指那身迥异的气质和近乎与他比肩的威迫力。

再次,徽音虽说是个神秘危险的女子,但是康熙敢笃定,她绝对不会胡言乱语、编造事实,这是人品问题,他相信自己不会看错,更何况,说出这等谎言有什么好处呢?而没有好处的事,聪明绝顶的徽音,又如何会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若是徽音本人说她来自后世,康熙是肯定不信的,但是说出这话的是玲珑,是徽音的女儿,他就犹疑了。三十九年时,徽音与他定过约定,她只要这一个女儿,而相应的,玲珑的婚事他也不得利用,这些年来,徽音待这个女儿极好,他完全可以相信,也许她会向任何人说谎,却绝不会对玲珑说谎。

回到最初的问题,信还是不信?

康熙用手划过龙椅的扶手,猛地抓紧了它。信了的话,就等于能够预知未来,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他作为大清的皇帝,该如何处置?杀了,还是留下?不信的话,他甘心错过一个也许能够强盛大清的机会吗?

若是知晓未来了,康熙想,很多事他是不是都能乘早安排,好的可以让之更好,而不好的也可以避开……

不,不对!

康熙使劲闭眼,他不能为此迷惑,贪求这种匪夷所思的机会,这世上根本不可能出现预知未来的事,更不会有这样的人,不会有!大清的皇帝,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不能为种种欲望所支配,不能!

再度睁眼,康熙定定看着房顶上嵌进去的那张纸,神情已然变得理性漠然,思路恢复了清晰。一年,那他就等一年,且看看是真是假,到时再来分辨是利用还是灭口,或者其他的什么处置方法。

幽深的眸子眯了眯,康熙深觉眼下还有些事需要处理,比如说老四,比如说玲珑。至于徽音,他心知肚明,凭武力根本杀不了她,如果调军来,一则动静太大,二则即使成功了,损失也太过惨重,而且他总觉得,即使损失惨重了,说不定仍是杀不掉她,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们交锋多次,相互妥协的地方也为数不少,康熙不敢说十分清楚徽音的行事习惯,一半一半却还是有的。徽音遇事喜欢谈条件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武力不是不会用,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罢了。

现在一切尚还平静,明年的现在,那张纸取下来时,就是真正的重头戏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