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秦说:“好,到了就好。哎,心心,你怎么哭了?”
“想家,想你们。”闻人沁心说。
“嗨,吓我一跳,还以为你受了什么委屈呢!”
林文秋马上正襟危坐,略显心虚。闻人沁心顿了顿:“没有。”
“好了,乖啊,不哭,马上就十一了,到时候想回来就回来呗。”
“哦。”闻人沁心怏怏道:“给爷爷、爸爸、表哥带个好。”
“知道。”
“嗯,那挂了啊。”
闻人沁心收了手机,抱着筱雪嘤嘤啜泣。
王可可打了爷爷的手机,嘱咐爷爷保重身体,她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林文秋窃以为跟他有关。
几个丫头水漫金山般,女人真是水做的啊。
沉默,没人说话,车内蔓延着一股凄凄切切的气息,林文秋将目光投向窗外。
骄阳似火,车水马龙,高楼林立。
“老汪,这都六点了,太阳好像没有下山的意思。”林文秋看了眼腕表,嘟囔道。
“还得有一个半小时。”汪大同说。
林文秋点点头,只见灰蒙蒙天,一动不动的街柳、银杏,柳叶和银杏叶打着卷儿、蒙着尘土,熙熙攘攘的人们步履匆匆,一个个汗流浃背,面露疲惫和茫然。
这就是北都?林文秋皱起了眉头。
北都给他的第一印象,不好。
这会儿是上下班高峰,令人叹为观止、忍无可忍的交通拥堵,给几位新来的学子一个狠狠的下马威。
林文秋降下车窗,伸出脑袋前后看看,车队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头,大伙儿像蜗牛一样缓缓爬行。
“老汪,这得走到猴年马月才能到啊?”林文秋看着汪大同说。
汪大同摇摇苦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下班高峰,堵才是正常的。”
林文秋叹道:“这么多车拼命的排放尾气,城市空气能好,才叫咄咄怪事。”
汪大同深有同感的点点头:“是啊,公共交通不够发达,人多车多,汽车尾气排放不达标,要想治污降霾,单靠车号限行根本于事无补。”
林文秋含笑看着汪大同:“你说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汪大同说,“好在国家高层已经看到问题的症结,正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如果在城区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达到五成,排放将大量降低,说不定就没有雾霾问题了。”
“是啊,应该在城市大力推行新能源交通工具,首先是公共交通设施,其次是私家车。”
“两位,看到你们讨论这些国计民生的大事,知道我响起了什么吗?”筱雪的声音在后排响起。
“什么?”汪大同问。
“《恰同学少年》。”
林文秋同汪大同相视一笑,同时诵道:“恰同学少年,风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