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有一策

东亚,一场空前的大海战拉开了帷幕。

这也是风帆战舰时代,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战。战火自五月下旬起,缠缠绵绵,历久不息。很快蔓延到整个黄海海域。

开荒团海军第二军军长崔秀,在五月下旬发布了禁海令。宣布渤海、黄海为交战区,没有开荒团通行令,擅自进入这一地区者,一律视为与开荒团敌对行为,后果自负。

这就尴尬了。

这渤海海权几百年来,就是大明的。黄海海权是大明与朝鲜共有的。崔秀一条禁令,大明沿海各大军港就无所适从了。每天的例行巡逻,还做不做?不巡逻失职,去巡逻可能被当做向开荒团挑衅,这就扎心了。

各大军港卫所的紧急请示,雪片一样飞进京师,飞进朝廷,飞到万历帝面前。不过,这请示还是有些落后。

五月末,万历帝接到了李易的亲笔信。

万历帝本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甩手皇帝,几十年不登堂办公。

尤其是万历末年,本来的历史上东北有后金崛起,辽东糜烂。西北有蒙元寇边,形势逼人。东南沿海海盗猖獗,偏偏西方列强还趁火打劫。

整个大明周边,处处烽火,没一处不闹心,没一处不肉疼。

但是这并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连年饥荒,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国库空虚,不要说赈灾,就是兵饷也捉襟见肘,官员工资拖欠不发。万历帝真是看一眼就难受,干脆不看。恨不得早死早托生。

现在情形不一样。

李易进京的时候,先给他捞了1000多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燃眉之急。虽然开荒团日益做大,给他带来挥之不去的苦恼,可是开荒团一鸟在林,百鸟噤声。无论后金还是蒙元,都乖乖的了。因为李易杀鸡儆猴,已经灭了安南,给他们做了榜样。谁还敢触李易的霉头?

1619年,虽然爆发了黄河特大凌汛,遭灾千里。可大明朝廷日子,还算将就过得去。

黄河凌汛造成的千万灾民,本来是一个可怕的火药包,结果被李易接手了。朝廷除了拿了一些粮食物资,没动用一分银子。

京杭大运河也因为去年从开荒团北京银行借贷了一笔巨款,得以疏浚,南北漕运又畅通了。

尤其是聚集在运河上两岸的灾民,都不再向京师流动,而是涌向了扬州一带。开荒团在那里设置了许多粥棚,又有在开荒团那赚了大钱的金主,也用个人名义行善,设了许多赈济点。灾民到了那,就算逃出生天,无论是被移民还是暂时等待,总算没了饿死之忧。

虽然开荒团变得越来越强,强得让他有些绝望,甚至破罐子破摔,干脆把危机四伏的辽东卖掉,成了朱家不肖子孙,可毕竟日子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