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正当他们打算离开的时候,外面突然有人在殿门外高声对凌宛茜的道:

“凌小姐,我们陛下有请,陛下说他失眠了,想让你给他讲故事。”

凌宛茜看着姬昭易,不知道要怎么吧,姬昭易犹豫了几秒,还是道:“那你先去,我在这里等你。”

凌宛茜赶紧对外面的人道:“稍等,我马上就去。”

等到凌宛茜到了达西斐的住处的时候,达西斐正独自坐在桌子前面自斟自饮,见到凌宛茜,轻笑一声,也没有说什么别的话,很直接的:“我睡不着,只好让你也睡不着了,给我讲个故事吧,好好讲。”

讲讲讲,讲你个头啊!

凌宛茜心中满是怨念,要不是他找事儿,这会儿她说不定已经和姬昭易离开这里了,怎么还会在这里受他的压迫,可是正是这会儿,才更不能暴露自己,所以她只能压住怨气,跟他讲故事:

“年五月初,某日下午申时,在东都洛阳任职的太原人王煌,从洛阳建春门出城,去往偃师市东南方向的缑家庄。

两地相距着实不近。王煌带着个随从,走了二十多里路时,天色已昏暗下来。当是时,大城宵禁,城门闭合,因此路上行人绝少。仲夏时节,四野草木猗蔚,虫声唧唧。

一阵风过处,木叶萧萧,声如涛涌,炎热稍却。王煌似乎听到隐隐哭声,随风而来。当下转过一座小树林,路边是一片乱葬岗。有个白影,远远的伏在地上,哀哀痛哭。

王煌走近一看,却是个身着白衣的女子,她身前坟茔,冢土尚新。这女子身畔跪着个婢女,也陪着掉眼泪。二女听得马蹄声,回过头来,王煌眼前一亮,暮色之下,只见那女子约莫十八九岁的样子,一张俏脸,如梨花带雨,凄绝哀婉,真是我见犹怜。王煌打了个问讯,道:“姑娘何故在此哭泣?天色已晚,恐不安全。”白衣女只是嘤嘤啜泣,旁边的侍婢代答道:“我家娘子是陕西人,嫁与河东裴氏,刚刚新婚不久,前些日子,姑爷来到洛阳这带办事,从此音信全无。娘子盼的心焦,实在无法放心,一路寻到洛阳来,哪知、哪知姑爷竟已死在此地…呜呜……”

婢女这一席话说完,白衣女更伤心欲绝。两个姑娘把王煌哭了个手足无措,不由得恻隐之心大起,温言道:“事已至此,姑娘节哀吧。然则姑娘打算去哪里?在下可以送一程。”婢女呜咽道:“我家娘子父母双亡,在世上孤苦伶仃,姑爷不在了,公公也不在了,哪还有地方可以去。眼下滞留洛阳,我们都是弱女子,无以凭藉,若有好心人收留……”想起自己和娘子前途难料,梗泛萍漂,再也说不下去,痛哭不已。

王煌大叹可怜,心中一动,道:“在下不才,在洛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