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心》云:补气不足而泻肺火,甘温而补阳利气。脉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参补之。益脾,与干姜同用,补气,里虚则腹痛,此药补之,是补不足也。

《珍》云:补胃,喘嗽勿用,短气用之。

《本草》云: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液》云: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泻肺之阴也。若便言补肺,而不论阴阳寒热何气不足,则误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为天之地,即手太阴也,为清肃之脏,贵凉而不贵热,其象可知。若伤热则宜沙参。沙参味苦、甘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

安五脏,补中。人参补五脏之阳也,沙参苦,微寒,补五脏之阴也。安得不异。

易老云:用沙参代人参,取其味甘可也。

葛洪云:沙参,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细末。酒调服方寸匕,立瘥。

《日华子》云:治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海藏云:今易老取沙参代人参,取其甘也。若微苦则补阴,甘者则补阳,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一脏也,不可不知。

沙参

味苦、甘,微寒。无毒。

治证附前人参条下。

半夏

气微寒,味辛、平。苦而辛,辛浓苦轻,阳中阴也。生微寒,熟温。有毒。

入足阳明经、太阴经、少阳经。

《象》云: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心》云:能胜脾胃之湿,所以化痰。渴者禁用。

《珍》云:消胸中痞,去膈上痰。

《本草》云: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去滑令尽。用生姜等分制用,能消痰涎,开胃健脾。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药性论》云:半夏使。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俗用为肺药,非也。止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小柴胡中虽为止呕,亦助柴胡能止恶寒,是又为足少阳也;又助黄芩能去热,是又

(本章未完,请翻页)

3-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