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苍、白有止、发之异,其余主治,并见《图经》。

白术

气温,味甘。苦而甘、温,味浓气薄,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太阳、少阴经,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四经。

《象》云: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

洁古云:温中去湿,除热,降胃气,苍术亦同,但味颇浓耳。下行则用之,甘温补阳,健脾逐水,寒淫所胜,缓脾生津去湿,渴者用之。

《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洁古又云: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除湿利水道,如何是益津液。

当归

气温,味辛甘而大温,气味俱轻,阳也。甘辛,阳中微阴。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

《象》云: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先水洗去土,酒制过,或火干、日干入药,血病须用。去芦用。

《心》云: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珍》云: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治上,酒浸;治外,酒洗。糖色,嚼之大辛,可能溃坚。与菖蒲、海藻相反。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温中止痛及腰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气血昏乱,服之即定。有各归气血之功,故名当归。

雷公云:得酒浸过,良。若要破血,即使头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

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则和血也。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 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诸经头痛,俱在细辛条下。

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药性论》云:臣。畏生姜,恶湿面。

《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

《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芍药

气微寒,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阴中之阳。有小毒。

入手、足太阴

(本章未完,请翻页)

8-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