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点醒

陈锐也认清到了自己的差距,只是,技艺到了一定程度,提高谈何容易。每一个层次的提升,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就像高考599分和600分的区别一样。这小小的一分,却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在世界美食大赛上,需要结合食材来考虑做什么样的菜,不同的菜,达到的效果也不同。”凯莉继续说着。

“由于菜系的差别,不同品系的菜的评定方法也是不同的。就比如中餐和西餐,两种菜有各自的评判标准。”

“这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决定,安排好食材的使用和菜系的选择。”玮少这时强调到。

“而且,食材的关键点也在于是否能做出最适合的菜肴来。”凯莉回到了第二点,也就是关于食材的事上。

“食材的差别看似不大,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点点的改变,在实际操作就需要重新去考虑做菜的步骤。不同的肉在同一温度下做出来的菜也是不同的,蔬菜的感觉也同样鲜明。”

“而且,加入的调料也不同,加入的料也不同。调料本身就是外来物,虽然人体里不能缺少盐分。但调料吃多了,就会影响到味觉长时影响就会分不出来,味道的好坏。如果少放调料甚至不放就要在选食材上面下功夫,首先需要新鲜,其次了解什么样的食材,炸、煎、烧、焖、煨、熬、煮、蒸什么做法最能发挥出食材的味道。”

“食材的好坏直接影响菜品的质量。再好的厨师,没有好的食材,做不出新鲜可口的美食。同一种食材,因为原材料的质量,而造成菜品的出品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凯莉解释着,其余几人都没有说话。毕竟,这一次凯莉带给他们的问题,实在是让她们有些苦恼。

“有传统,无正宗,正宗个伪概念。因为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商业、人口的迁移,料理是个不断融汇和演进的动态过程。许多你以为“传统、正宗”的菜,在当时可能是非常新奇,甚至离经叛道。”

“例如日本和牛很有名,但200年前农耕社会的日本人不吃牛肉,认为愧对神明的。直到美帝大兵入驻后才开始吃牛。大蒜是汉代从欧洲引进的,川菜的辣椒17世纪才传入中国。呆利料理常用的番茄400年前呆利人也没见过。”

“苏打粉刚发明的时候家庭主妇都吓坏了,不敢在烘焙中使用。即便你很坚持,并且固执地追求所谓”传统、正宗“的做法,食材也早就变了。敢问鸡还是以前的鸡种、饲养方式、肉质结构一样吗?菜是化肥还是农家肥?”

凯莉的观点让几人特别的震惊,特别是对于王冠霖而言,这对他意味着很大的改变,他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去寻求改变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