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种纬知道的,他只能说小王把开发区的现状说得太好了。什么多少家企业入驻,什么投产了多少家,与海外多少国家有业务往来……这些话听起来挺好的,但实际上种纬却知道,实际上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里,真正入驻并投产的还不足一半儿。
很多名义上投资开发区的企业都是停留在一纸合约和纸面上的,这些企业说白了就是想要开发区的减免税政策。企业真正的经营地和生产地都不在天海,只不过所签的合同和所走的手续都是在天海的。这样这企业就可以通过在天海走帐,省下大笔大笔的税金。
对这些企业来说,在这儿扔下几十万租个办公楼,或者买下片场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至于把生产和办公场所迁到天海来?乖乖,不是吧?天海开发区目前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还一般,怎么能吸引他们把原来的办公场所和厂房拆掉,然后花在笔投资重新在天海再干一摊?那样投入可太高了。在没法确定在天海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投资收益之前,他们谁也不会那么干的。
至于目前在天海已经投资和开始营业的那些企业,经营的效果应该还算不错。否则的话也不会招那么多技术工作,并且给开那么高的工资。只是目前天海的产业密集度还不够,很多配套还不够完善,很多该形成产业链的行业也没法形成产业链,这样就导致了一些企业无法做强做大,利润空间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如果让种纬总结的话,天海目前最大的优势有三个。
第一,人力资源的优势;天海的大型国企破产了不少,可这些大型国企的工人还是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的。而且这些工人的年龄大多都在三四十岁左右,正是技术相对成熟,身体和体力也算不错,且生活压力大的时候。论起来他们也正是负担比较重,最需要工作来养家糊口的一帮人的,所以只要有份好工作,老板对他们也说得过去的话,他们就会安心工作的。
第二,天海的港口优势;谁都知道,空运是最贵的。火车运输的价格不算怎么高,但成本也不低。尤其对于大宗货物来讲,抄起来也是一大笔钱。现代工业企业极度需要降低的成本里,就有物流一项。而天海有自己的港口,而且港口距离开发区只不过十几公里的距离,可以说位置上是得天独厚的。
第三,与内陆区域的优势;天海地处沿海,但却可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联通内陆的数省和多个城市群。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规模啊!如果生产出的产品适稍对路的话,天海却实是一块能够供企业生根、发展、繁荣的好地方。
不过,这一切前提都建立在来投资的企业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