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二种是除了班主任的课,其余的课都敢翘的,第三种是无论什么课都照翘不误的。通常第一种和第三种学生是跟高才生一样稀有的,第二种的人数则基本上跟考试能通过六十分的人数相等。
这时候的杨书福,没遇到让他心花怒放的女孩子,没谈过相知相悦的恋爱,还没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于人生还没有美眷如花而流年似水的感伤。没找过、参加过工作,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工作的难找,对于生存还没有焦头烂额的紧迫感。虽有出人头地之心,却没有明确坚定的目标,更不知该如何才能如愿以偿,便也不急于成就非凡。
他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自己的胆子原来是那么小,普通话又讲得难登大雅之堂,有时简直怯于启齿,更别提与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了。都怪当初在老家上学时老是讲家乡话,以至如今国语不济。加上没什么钱,便不大敢跟人交往,尤其不敢亲近女孩子,远远地看到女同学都会惊慌失措,常常装作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像小偷畏惧警察似的。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口才,提升学养,尽早融入都市生活,争取做到出语惊人,出语醉人——当然主要是醉自己喜爱的女孩子。他兴趣广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便无所不为,三年来着实充实忙碌:东览西阅——书福看过“木桶效应”的文章,不想因为自己的个别短处而报废整体才华,那不是一只臭老鼠毁了一锅好汤吗?为把自己铸造成祖国四化建设的英才,他博览各方面书籍,全面培养自己。他看广告、物流、营销、武侠、文学、音乐、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书,看《读者》、《小小说》、《微型小说》、《青年文摘》、《散文诗》、《中国经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青年博览》等等杂志报刊,有段时间《小小说》与《微型小说》更是期期必买,无不津津有味,自觉见识大长,修养渐深。
乱七八糟——因为热爱文学,所以加入了文学社;想拥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所以加入的演讲协会。入社费与入会费均为二十元。谁知道这两个组织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托文学社与演讲协会的福,书福进校没多久就接连拍了两张集体照。文学社要社员交过几篇文章,可是从未出过社刊或者社报。妙的是文学社组织社员去校外溜冰场当了一回上帝,还去江滨沙滩游玩了一次,美其名曰体验生活。更妙的是演讲协会竟如法炮制,也去了溜冰场和沙滩,只是内容稍有不同,会长要增进会员友谊,并锻炼会员演讲能力,要求每个会员当众讲一个故事,可惜会员们对于讲故事和听故事都不感兴趣,更多的是男会员对女会员感兴趣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