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取上将首级,更单人独马闯万千敌阵,救圣祖陛下于绝地重围,被世人所敬仰。也因此等盖世功绩,得圣祖陛下钦封勇毅吴公!
虽然汉时取名都是单贵双贱,但偏偏这个双字的公爵名号是尊贵无比,因为圣祖皇帝对勇毅公赵云的喜爱实在是无以加复。这点从圣祖皇帝封公时,别的公爵都是单字,而赵云却是在吴公之前还添加了“勇毅”二字,足显其喜爱与重视了。
之后圣祖北伐匈奴,勇毅吴公赵云亲领一军攻略延绥府,之后更让第五子坐镇延绥。因为勇毅吴公一族的族谱名录只会记载继承者那一脉,而对于旁支则三代而绝。所以除了能够证明勇毅吴公的确有一支在延绥府党岭村外,其他根本无从考证。党岭村的赵姓人也不靠着老祖宗的功绩吃饭,是以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根本少有人提及这件事。
而这赵信,却自幼以勇毅吴公赵云的嫡系后代自居。由于其父经营有道,在延绥府还算家境殷实一类,所以赵信自幼饱读诗书,更习得一身武艺。在十八岁那年入伍,顺利退伍之后搏了个爵士爵位,还有一块远在缅州的食邑,所以算是党岭村首屈一指的豪强之人。
赵匡胤知道此人是因为这个赵信的宅院就在他家隔壁,幼时两人也曾一起玩耍过。那时候的赵匡胤虽然比赵信小五岁,但身体却与赵信一般大小,两人时常摔跤对练,算是幼时比较好的玩伴。
跟许多发小一样,渐渐长大的两人疏远了。赵信是背负着家族的期望,先学文后学武,最后顺利从军。而赵匡胤却要为家里生计而忙碌,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四处打零工,后来还去了帝都……
一晃已经过去十几年,没想到还没到家,最先听见的却是他的消息。
一时间赵匡胤有些失神。
这赵信不是向来以勇毅吴公后人自居吗?怎么突然有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呢?他到底想干什么?
……………………分割线……………………
党岭村的情况比赵匡胤想象中还要糟糕。
曾经赵匡胤听邹燃说起过乐浪郡嘎村的情形,而眼前的党岭村跟那时的嘎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区别是,嘎村饿到后来只剩下行尸走肉,而党岭村,虽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村民都饿成了皮包骨,但最起码还没有人饿死,也没有到活人竟相食的惨剧发生。
这一切,都靠着一个人---党岭村豪强赵信!
“哥,你真该好好谢谢赵官人,若不是赵官人散尽家财,从帝都购买了大量粮食,咱们一家可就等不到你回来就要饿死了。”
一个留着两行鼻涕,身型有些瘦小,但两眼非常有神的孩童拉着赵匡胤的手,吃吃地说。
这个小孩年约十岁左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4